Category: 亞洲 Asia

  • 走一趟四川(五)五彩池

    在九寨的那天还是阴雨绵绵,到下午的时候,更是没有停过。虽然雨中访美景,独有其味道,但是照片拍出来,修的时候就难了。第二天去黄龙,阳光好的不得了,尤其是午后游黄龙,一路伴随的阳光,反射在这些钙化千万年的基岩上,处处都泛着金光。IMG_6924-1IMG_6927

    去看五彩池的时候,是我一个人上去的,短短几百米的距离,我举着相机,一级一级的台阶上,再努力均匀调整呼吸,还是有些气喘,甚至一度喘不过气来。想起来在玉龙雪山上,难过的只能一直抱着氧气瓶,我真的害怕这次自己坚持不下来。还差一百米,80米,50米,没有停下脚步,放缓节奏,平复呼吸,自己都在默默的念着“呼~~~吸~~~呼~~~吸~~~”,终于在山顶上,看到了美景,心脏也舒服了许多。IMG_6869IMG_6812

    游人很多,五彩池上架起的短短栈道,走起来已经有“咯吱、咯吱的响声”,怎样才能速战速决并且又能避过这些人呢,还是老办法“让我拍张照片,不拍人!”这招真的好用。IMG_6847

    小学课文里曾有一篇《五彩池》,我记得那是小学遇到的第一篇大段文章需要背诵的课文。我还记得期末考试的时候,我很点背的抽到这个题目,全班唯一的一个啊!冥冥中的注定,我会爱上四川。(虽然那次考试背诵没有拿到满分,如果那个时候我就来到四川,看到五彩池,我一定会满分的!)

    IMG_6878   IMG_6765

    从九寨到黄龙的路上,路过雪宝鼎。导游说,雪宝鼎常年积雪覆盖,而且经常因为雾气缭绕很少有机会能看到顶峰的的样子,这天天气太好,竟让我们赶上了,所以给了5分钟下车拍照时间。不管他是不是让我们这群相机客开心而说,总是仍会使我们心情变得更好。即使知道前方的路又是一场体力与身体的考验,但让我感到我喝到了第三瓶红景天(上山之前,和妈妈每人喝了2瓶红景天)。扎西德勒!

     

  • 祈祷!雅安,四川

    IMG_6936
    摄于2012年9月30日(中秋节),黄龙到茂县的汽车上。

    我记错了,以为从黄龙下来夜宿在雅安,后看了当时的笔记,才发现是茂县。虽然同相距成都120公里,但是两地却是相距255公里。

    不管距离有多远,都希望人们能平安!

  • 走一趟四川(四)逛一下宽窄巷子

    写这文前,包括在写的时候,我一直都在懊恼,为什么始终都没有去过北京的南锣鼓巷。以至于,我现在想跟宽窄巷子做个对比都无法完成。既然无法对比,也正好,什么都是第一印象,感觉也最直接。

    来宽窄巷子的那天已经进入到黄金周最繁忙的时候,所以人挤人、人挨人,有个成语形容的非常贴切--“摩肩接踵”。拍照片要乔角度,登高爬低是常事。热门的拍照点,那更是要一个个排队上去,好在我抱着大相机,纯粹只是为了拍风情,所以跟大家商量一下“等我一下!拍张照片就好,不拍人!”,大家都很体谅,纷纷让着我。所以我和妈妈逛的很快,转的也很顺溜。

    IMG_7124 IMG_7127 IMG_7130  IMG_7134 IMG_7138

    IMG_7133  IMG_7218

    下午第一次逛,接着去皇城老妈吃火锅,吃完便和妈妈边消食边遛弯儿的又回到宽窄巷子。上面两张图就是同一个地点,晚上灯笼挂起来,晕黄的灯光让两位门神的服装颜色更鲜明起来。

    IMG_7167 IMG_7169

    IMG_7179   IMG_7161

    巷子里的不时见到的墙雕往往都是游客的聚集处,我更喜欢各家的大门。青砖乌瓦,古色灯笼,半掩的木门,透出一抹绿,半点红。门外是三丈红尘,熙熙攘攘,门内是水月洞天,清净自得。

    IMG_7174

    井巷子是继宽窄巷子之后又扩建的,还是不宽也不窄,不长也不短。这里现在是小吃的集中地,和锦里很像,甚至连摊子售卖的食物也非常类似,就连颜色也还是那么漂亮!

    IMG_7183 IMG_7143IMG_7146IMG_7186

    IMG_7181

    在锦里已经尝试过,这里也就拍拍照片好了,还是留着肚子,一会吃火锅去。

    IMG_7188   IMG_7163

    看了不少游记,都说,锦里是给外地人玩的,当地人更喜欢宽窄巷子。我是个外地人,这两个地方也都去了,对于我而言,这还真是一个难题。锦里小吃街旁边的德克士里卖的奶茶非常好喝,而宽窄巷子最适合人很少的时候,找家咖啡馆慢慢消磨时光。所以,只有当二者相结合,才满足了我的要求。

  • 走一趟四川(一)美食排行榜上

    我真的没有去过四川,尽管四川是我从高中就想去的地方,尽管我身边所有的密友包括他们的家人都知道我想去四川,但是我真的没去过。为什么这么慎重的写下这个声明,因为已经至少有不止2个亲友一听到我要去四川,马上反应说:“你不是去过吗?”我就要重新解释一遍说我没去过。所以这次我要大声说,我真的要去四川了,并且一次性的呆了八天,6天行走,2天在四处寻找美食。

    现在回来了,我想说的是,我心中的国内旅行圣地,四川仍然是天下无双!因为我这次我收获了很多,遗憾还有很多,想去的地方很多,想品尝的美食很多,想做的事情很多,想要很多很多。。。四川,以前或许是单相思,现在开始热恋。

    ================================================================

    原本就想像以前的游记那样,按部就班的记录每一天的生活,然后PO写照片,再把当时每天的感受写出来就好了。又可以当成旅行攻略,又可以不时的回想起当初的每一天都是怎么过来的。可是这次我不想这样做,在四川的每一刻,都是在对下一分钟期待,流水账的记录,让我觉得是浪费了我的感情。所以我决定,还是从我最拿手、功课准备最充足的“吃”开始吧。

    虽然我一直惦念着去四川,但是我实在不是一个能吃辣的人,对于辣椒的接受程度,就是超市里卖的速食酸辣粉的那种。对于成都小吃,我向往,也犹豫,出发前,特地去买了胃药,特别有种“拼死吃河豚”的大无畏精神。回来后,我对我的好朋友们推荐四川美食的同时,宣传一下,不用担心会被辣着,只需小心不要被麻椒麻到口水无法控制流下就行。

    8天的旅行,除去一天的飞机的路程,两天的阿坝州往返,剩下5天的旅行,我给自己硬是留出2天,四处寻找成都的小吃和美食。基本上把出发前列的“必吃清单”,完成了90%。剩下的10%,种种原因因为非人力能控制,当成未来的任务好了。下面我把自己品尝后的美食列了个排行榜,不是按照时间顺序,就只是按照我的喜爱程度而定。

    No.1:老妈蹄花:位于成都市金牛区三洞桥车站附近,价格¥20.

    入选理由:蹄花入口即化,芸豆烂而不散,汤汁香而不腻,辣味调料多一分增味,少一份悦目。

    推荐的这家蹄花离我住的酒店不远,是到成都第一天晚上的哥推荐的。之前我一直想去的人民公园对面的“廖记老妈蹄花总店”,两家都吃过之后,三洞桥这家比总店要好出不只十倍,好吃到我临回北京前的最后一顿饭又回到这里,点了和第一天同样的饭菜。老板人很好,第二次没有点蹄花,但是仍然送了我两碗汤,让我彻底吃撑了。

    首先说说这个“入口即化”。店家端出一大碗,里面有一只完整的蹄花,汤汁清爽的很,完全没有煲肉汤而煮出来的一层浮油,也没有猪肉的腥味,就好像只放了少许盐调味。轻轻夹起蹄花,其实根本就夹不起来,因为筷子一碰,就全散掉了,骨肉分离。想吃肉的,就夹起一小块,实际上夹起来的,不是连着骨头所带着的那一点肉,就是看上去最顽强的肉皮,蘸点配赠的辣料(可能辣酱调的)有点咸,有点红油香,嘬上一口,骨肉香和辣料香完美融合,我怕辣,也怕咸,便将骨头在汤汁里涮了一下,汤汁上漂浮着星星点点的红油点,吸一口,不仅汤不辣,而且又有了辣椒的香味,好喝到我最后把辣料直接往汤碗里倒,然后一口气喝光。最后还要夸夸汤里的芸豆,那可真是吸饱了汤汁的精华,绵软,每吃一颗,只需用舌尖轻轻一抿,就成豆沙,我又是一个爱吃芸豆的人,这样的搭配,简直就是专门为我设计的。总店那家虽然也是同样的蹄花,同样配赠辣料,但是汤汁更油,也更咸,辣料也不香,芸豆煮的火候不够,有点硬,还卖¥22,果然,名声大了,也不在意品质了。

    No.2 洞子口张凉粉之甜水面:人民公园附近,离廖记老妈蹄花总店不远。价格¥5/两

    入选理由:苍蝇馆子名不虚传,面条筋道,调料简单更显美味。

    多年前曾买过一本专门介绍成都美食的杂志,里面有个名词--“苍蝇馆子”,意思是说,店面很小,不时有苍蝇在你身边飞过,有洁癖的人根本无法入座,更别提吃饭了,但门庭若市,上至达官贵人,下到市井小民通通来此,美食面前人人平等,吃不到就后悔死,所以给这样的小饭馆取名叫“苍蝇馆子”。这家店就很符合这个名字。

    面条大概有小拇指一般粗细,十分筋道,调料先甜后辣,又带有咸鲜味儿,所以很有层次,表面撒了点芝麻,香气扑鼻。我看到店家是先用一个大箩箩盛出一大盘,放到堂上晾凉,没吃过热的,估计会比凉的要软一些,不过我更喜欢筋道的。这家店在成都也有不少分店,其他店没去过,不知道是不是都是这样的小门脸儿。

    No.3 重庆胖老妈火锅

    入选理由:当地老百姓推荐的。便宜,量足,地道。

    说起来我一开始想吃的火锅是蜀九香,在网上攻略看到的,不少游客都去哪里,还有人推荐皇城老妈,三只耳什么的,估计这些都已经是被外地人占领了,所以价格也不低,皇城老妈已经在北京开了分店,蜀九香据说光是锅底就要80块人民币,虽然贵点,只要好吃,我还是愿意去的。但是这几天跟团里的当地人聊天,他们似乎对这几家店都不感冒。所以回北京的前一天,我正在春熙路上的那家星巴克里用免费wi-fi狂查地图,还是没找到什么特别的。正准备出发,发现身旁坐了一对母女,一问,又很巧是当地人,于是我豪不客气的向他们请教起来。成都人都很热情,而且也特别实惠,问清我下午的行程后,得知我要去宽窄巷子,于是专门就推荐了那里附近的两家馆子,一家叫龙森园,另外一家就是胖老妈火锅,他们尤其指出后者属于物美价廉,而且他们还透露出,皇城老妈的辣锅底是用豆瓣酱炒的,不香。

    从宽窄巷子到皇城老妈,走路大概15至20分钟,穿过琴台路的时候,就能看到龙森园和皇城老妈挨着,附近还有个吴铭火锅,貌似也还可以。我们大概五点到的,服务员很热情的帮我选了几个招牌菜:猪肚、鸭肠,我点了爱吃的黄喉和油豆皮、妈妈点了鳝鱼、鸭舌和金针菇。锅底是鸳鸯的,小料只有一种,香油的,配料是蒜末和香菜。别看图片上摆了一桌,但我们是这餐厅里点的最少的。

    黄喉和百叶就不说了,因为我爱吃,所以基本上只有餐厅有,我就一定会点。鸭肠在锅里涮几下就好,嚼起来“咯吱,咯吱”的脆,好吃。特别让我惊艳的是鸭舌头,辣油锅里煮熟,再沾香油料,立刻没有那么重的辣味,吃起来油香扑鼻,还有隐隐约约的麻辣感,肉也瘦的恰到好处,唯一麻烦的地方的就是有些小骨头,边吃边吐骨头。剩下的菜属于无功无过,油豆皮其实点多了,没想到5块钱上了这么一大盘。这顿饭在北京,估计200块拿不下来。老妈的遗憾是这家只有香油小料,北京人吃惯了麻酱的,其余的调料总觉得味道不太对。

    报下菜价:鸳鸯锅底¥38,精品千层肚¥20,鸭舌¥10,黄喉¥18,鸭肠¥19,鳝鱼¥13,金针菇¥6,油豆皮¥5,香油小料¥4/份*2人。

    No.4 炸臭豆腐:杜甫草堂门口小摊贩。价格:¥3/串

    入选理由:焦脆外皮,薄软内里,臭的入味,辣的给力。

    无图无真相,我只能口述,因为就当我准备拿出相机拍照的时候,城管来了,于是小摊贩一下子就跑没影儿了,我直发愣,明明一分钟前我才付钱拿了串臭豆腐,一分钟后,连人带热油锅带推车就消失了,这。。。也太厉害了吧,港剧中的场景再现!

    但这个臭豆腐是真好吃。我也算吃过不少地方的臭豆腐了,在北京,最早是新街口有家店,黑色的,印象中还行,不过已经至少有快10年没去过那边吃过;后来是在西单,原本在酸辣粉旁边有家台湾臭豆腐,白色的,配着泡菜,算是爽口;湾区Cupertino广场有家台式餐厅,也有卖,闻着都已经不臭了,吃起来如同嚼蜡;在苏州、上海也吃过,不过就是闻着臭,吃起来不香。

    这家的臭豆腐远远就能闻到臭味,走进看,也是白色的,热油锅里炸透,捞出来的时候基本上已经变成了薄薄一片,表面金黄色,撒辣椒油,盐、孜然粉,还有其他调料,真是比吃薯片过瘾,最最重要的是孜然和辣味都不能夺走豆腐的臭味,反而三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要不是摊贩一下子找不见了,否则我肯定再来两串。后来再去宽窄巷子也没有看到,真是可惜,算是我此行遗憾之一。对了,¥3/串,有四块。

    No.5 椒麻黄喉/肚丝,价格:¥25

    这道菜也是卖No.1老妈蹄花那家小店的菜品,麻香的感觉,让我终于体会到。川花椒独有的酥麻口感,外加各种香料炒制而成的辣椒调料,说是辣,但辣中有麻,麻中有甜,甜中润,润中又带麻,麻中又带着香,鲜艳的红油,浇在焯的恰到好处的黄喉和肚丝上,再上翠绿的小葱花,色、香、味俱全!

    这家小店那么让我推崇的还有就是这道椒麻黄喉/肚丝原本就是两个菜:椒麻黄喉和椒麻肚丝,跟老板一说能不能拼个菜,老板很痛快的答应了,做生意嘛,就是要会变通。我遇上过那一根筋的店家,同样的价格不能拼单,结果,我两个都不点,以后也不去那家店了。

    ================================================================

    四川的美食实在太多,光在成都就吃的不亦乐乎。上面是我甄选出的五个给我留下最好印象的饭菜,下一篇,我会发一些我拍到的其他美食。

  • 回到帝都(十三) 我发胖的罪魁祸首!

    注:所有照片均用iPhone 4S拍摄。

    之前说过不发回国后吃的照片了,但只是截止到上次回国,这次是个例外,因为以外事件再次回国,接着又被帝都的美食一通浇灌,好不容易减下来的几斤肉瞬间又给补回来了。外加这次回去短短两周时间,一直住在姥姥家,我又是从小吃姥姥做的菜长大的,及时严格控制再控制,姥姥知道我的死穴,变着法儿的做我爱吃的东西,我只好放开肚子吃,减肥的事情还是回美国再说吧。

    先是这涮羊肉,家里、下馆子加起来吃了四五顿,更可怕的是,曾经连续三天的午饭都是涮羊肉,这次可算是把我这几年没吃到的羊肉都给补回来了。外面咱不说,家里再简单也得摆上那么7、8样才能开涮。

    我最可爱得姥姥双手出镜

    看看这满桌子,荤的有羊肉、肥牛、蟹肉棒、大虾、罐头肉、血豆腐;素的有木耳、豆皮、金针菇、土豆粉丝、白豆腐、生菜,外加上两瓶饮料。蘸料是自己家调的,我几个姐妹是无辣不欢,所以小料是辣椒油多多的,我自己的是单独不放的。图片是第一次吃,以后两次还有百叶、糖蒜、土豆片、魔芋丝、火锅面什么的,太多了,记不清了。

    下面这张照片是姐妹几个第一次在姥姥家聚会晚餐,大姨制作全部菜肴。上次虽然回去两个月,但是我没住姥姥家,再加上出去旅行和自己的事情,竟然和大姐没见到面,所以这次我回来,所有人特地都在这天回姥姥家吃完饭。这一桌,按照二姐的说法:满足了所有人的需求。

    有:熬白菜、辣子鸡丁、不辣鸡丁、炒茭白、炒茄子、辣白菜和熟食。

    不辣鸡丁和炒茄子是我的,尤其是茄子,我是永远都做不出姥姥亲手烹制的味道,所以临走前姥姥又特地给我做了一回。辣子鸡丁是姥姥的招牌菜,无人能敌,不过我吃不辣的。熬白菜这个也不用说,曾经和姥姥两个人在家每天中午晚上就吃熬白菜,连续吃了一个月!最关键的是,还没吃腻!

    好吃不过饺子。回家最爱吃姥姥包的韭菜鸡蛋馅儿的,这次还有芹菜的,那天晚上吃多了。

    又是家宴,下图实临走前姥姥的聚会,姥姥特地做了炖肘子,姐姐妹妹就给吃光了!小舅每周回来一定要吃鱼,这周改成了清蒸,两条鱼都吃光了。心里美拌的凉菜,那叫一个好吃,过年也就是这些菜了。

    回来免不了下馆子,上次回国虽然吃的开心,但总会有错漏的。这次能补上的我就全给补上。

    首先就是西单77th街地下一层天府豆花庄的鸡丝凉面。我从6块钱开始吃,到现在都涨到14了,特地带了某人一起去,可是他觉得一般,不是西城的孩子,无法理解。

    这是吉野家新推出的温泉牛肉饭,味道真一般,虽然只是招牌牛肉饭放了颗温泉蛋,但是温泉蛋真的不是这样吃的,这样既糟蹋了鸡蛋又恶心了牛肉饭,吉野家这几年推出的新品都被我吐槽过。

    接下里不得不说说日昌,因为我差点去了两次。9月份那次,妹妹就老想着请我吃日昌,可是两个人一直没能乔好时间,这次本来姐姐也说要吃日昌的,最后先和蜜们吃了一顿,瞬时打消再来的念头。

    我在网上没做什么功课,就瞄了一眼大众点评,记住了什么锡纸包鸡翅是推荐的,剩下的就是看哪个顺眼就点哪个,蜜说她吃过两回,剩下的就让他做主了。其实现在我都几乎忘了吃过什么了,照片拍的也不全,可见这家馆子并没给我留下什么深刻的好印象,亏我还在寒风中等了40分钟的位。

    有锡纸包鸡翅、避风塘虾、水果捞、榴莲酥、港式奶茶,还有牛肉煲仔饭和咖喱鸡煲仔饭,我觉得避风塘虾还凑活,不过自己也能做,改天在家试试。我觉得日昌有些名过其实,价格倒是还算便宜,三个人大概200块人民币左右。不过等位吃这个,下次我实坚决不干了。

    姐姐妹妹多,轮番吃就能吃上好几顿,找个周末,三个人跑去西单蕉叶,这一顿400出头,比起日昌,那可是贵了一番!

    我挺爱吃泰菜的,自己还在家做过菠萝饭,很高兴的说,自己做的味道不比蕉叶差。(这里的菠萝饭还放了椰浆,这个我得记住。)

    吃泰菜必须来份东荫功汤和绿咖喱,他家的咖喱菜式太少了,最后点了个海鲜咖喱,味道不错。蛤蜊沙拉也挺爽口,妹妹点牛蛙也很好吃。

    一个姐妹聚会结束,另一个姐妹聚会开始。大家都生活在西边,于是晚餐又定在了西单Mr. Pizza。

    这家的Mojoto极其极其难喝,服务员一端上来我的心就瓦凉瓦凉的了,样子就不对,简直就是一杯香精+色素直接兑水。点的金牌土豆披萨也没印象中好吃,后来被某人嫉妒+鄙视的吐槽说我们点错披萨了。好吧,那晚我们吃了很多土豆泥,我不胖谁胖?

    每次临走的最后一顿晚餐都是和妈妈吃的,不过这两次离的实在太近,我都不知道自己想吃什么了,最后去的鼎泰丰,老贵了的包子还要10%的手续费,唉,也是开在新光天地,不贵也得贵了。

    第一次吃鼎泰丰,点了他家最贵得两种包子,黑松露和蟹粉两款。最后证明,最贵得不一定好吃,我爱吃蟹粉的。

    回北京就要被美食淹没,还去了西单的渝信,又在全聚德吃了顿烤鸭,在爷爷家吃了松鼠鱼。现在让我再想吃什么,估计就是来一碗鸡丝凉面,清清肠胃。

    最后来一杯星巴克的拿铁吧,西单中友那家做的是目前喝过做的最好的了。

  • 回到帝都(十) 在家吃饭

    我发誓,这是回北京的文章里最后一篇关于美食的了。回国这两个月赶上天气不错,吃的不错,心情也一直很High,外加上跑到哪里都带着iPhone和我爸的无敌兔,所以照片真是拍了不少。回顾一看才知道,自己这两个月真是口福气大大的有!

    两个月没下过厨房,没动过刀,尤其是后来,妈妈每天早上起床后就给我做好午饭,那种感觉,真是。。。不能详述,有妈的孩子是个宝!

    咖喱鸡饭
    西红丝炒鸡蛋
    土豆焖豆角
    西红柿炒鸡蛋+ 烤肉串
    黄瓜+杏鲍菇+大虾
    青椒炒茄子
    土豆焖豆角+酱豆腐猪肚
    清蒸螃蟹
    早餐:豆浆+油条
    很腐败的早晨:海参小米粥+牛肉馅包子
    美国貌似不吃这玩意。。。感觉补过头了
    给自己做的水果下午茶:石榴、火龙果、杨桃
  • 回到帝都(九) 零食

    北京下了雪,就在我回到美国3天后,唉,又没有赶上。今天在网上看到一组照片,拍的是雪后的故宫,真美啊,宁静、庄严、肃穆。本来这次回国还要计划去趟恭王府的,可一想到,现在既赏不到夏天的荷花,也观不了冬日的雪景,于是放弃了,就差这么几天,就能又勾划掉一条我的回国计划行程。

    在整理照片的时候,发现电脑里还有不少没发布的,大多都是吃的,这次回国真的是一饱口福,体重我已经没再管了,反正回到美国还能瘦下来。

    隆福寺:羊杂汤、豌豆黄
    隆福寺:各种烤虫
    美国只有巨难吃的苹果派,我还是喜欢菠萝派多一点
    妹妹请我吃哈根达斯,这么两杯将近¥180。唉,天朝的物价啊。不过味道还行。
    零食大汇总:除了大大泡泡糖,剩下的基本上就是回国一定会补货的。和路雪的草莓可爱多、百醇抹茶夹心棒和喜乐。
    再给喜乐来一张。
    梦里寻它千百度,驀然抬头,那瓶就在门口小卖部!味道没变,¥2.5一瓶,仗着是我们同年的记忆吗?学学可口可乐这么多年不涨价好不好?
    北冰洋配吉野家的鸡肉饭,自认为是很搭也很奢侈的一顿午饭

    其实我还吃了不少,只不过有的没有及时记录下来。譬如去永和大王买了根油条,吃完只需5分钟,等待就要10分钟;姥姥家楼下的煎饼果子,涨到¥4了,味道还是不错;工大食堂的凉皮也很好,吃了好几顿当晚饭,就卖到到9月份,而且每天中午就卖光了。大概还有,记不得了。

  • 回到帝都(八) 自己的时光

    即将离开的时候,北京直接略过秋天,进入到冬天。傍晚的风有四五级,叶子还是泛绿的,在树梢飘啊飘,飘啊飘的,不过还没到掉落的季节,即使风再大,还是挂在上面。

    临行前跟赶趟儿似的,淘宝、医院、理发、姥姥家、爷爷家、参加并行动支持蜜的婚礼、和妹妹吃完饭、和爸爸告别,和妈妈吃晚饭,收拾东西,最后的一周,每天都充实的不得了,了不得。

    9月的某个清晨,太阳即将现出真容。我在北京迎来了这一刻。

    其实回国后日子更忙碌,安安静静找个下午去喝杯咖啡,看完一本书的想法直到最后一个周五的下午才实现,还是在从东四环赶到了西5环,再回到西二环的西单,晚上和别人约好吃饭中间空出来的2个小时。看完了《北京青年》,不得不说,这书写的比电视剧还差,在豆瓣上无法选择更低分数的情况下,给了个一星。我特意赶过去的Costa咖啡比印象中也差了很多,正好和这本书搭,负负得正,正的分数是我的好心情给加上去的。大杯子还是很喜欢,双手抱着很温暖,可是一个大号的就要¥90,我还舍不得,顺便办了张会员卡,尽管可能一年我都用不到一次。

    西单很热闹,东边也很繁华。去新光天地的路上,夕阳已下,留下天边一溜儿白,高楼大厦,灯火通明。

    每次都是快离开的时候,才发现错过很多。不知道之前都忙什么了。

  • 回到帝都(七)十月下馆子

    不想说离别是伤感的,毕竟这几年总能找到回来一次,但每次即将离开时,心里确实没有底儿,下次的归期是何时。所以家人、朋友询问时,这能回答“不知道,如果有机会,一定会回来”。

    九月回国的兴奋感还没消却,十月就来了,过上倒数的日子,家人、朋友开始约着吃饭,彻彻底底吃了一个月的肉。前两天和某人通电话,说回去得清清肠胃,吃一阵子素食才好,某人在电脑的另一端咬牙又切齿。我有良心,基本上饭菜都拍好照片了,某人就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一下也好。

    回来吃的馆子次数最多的是“武士”,位于华茂B1 ,屈臣氏对面,红卡咖啡的老板和一个台湾人合开的铁板烧,他家还有一个水吧。有套餐也可单点,套餐里有一人份、两份人,根据食材不同,价位也不同,两人份最贵的是¥288,我吃的都是¥228那份套餐,现在特价¥188。妈妈爱吃的是套餐里选择的烤羊排和鱼子酱蒸蛋,妹妹最爱吃牛排,我是还好,给什么吃什么,很喜欢用蒸扇贝里的汤泡饭,这是用黄油+蒜汁+鲜味汁(我猜的)做的调味汁。每次路过,里面的人都不少,尤其是饭点和周末,基本都可以满座,不少是一个人去吃,现在大家都挺想的开的。

    有个寒冷的周日夜晚,和好朋友一起去了陶然亭的“老五涮肉”,我是第一次听说,到那里一看,这叫一个火!生生是外面排队等了半小时,进店等上菜等了半个小时,里里外外,密密麻麻摆了将近40个桌子,全满了,我们7点进门9点离开,夜宵的高峰又开始了,北京人真爱吃!

    地点在地铁四号线陶然亭站A口出去,见着胡同口右拐往里走,实在找不到就问路,估计附近的人都知道。

    这是是久违了的铜火锅,碳烧热,朋友说,现在那种电火锅叫“涮肉”,用这种铜火锅才是“火锅”,我同意。点了机切羊肉、手切羊肉、鸭肠、羊油(只为了增加汤鲜味儿)、百叶、血豆腐等等还有一大堆蔬菜,主食有烧饼,还有非常臭香的酱臭豆腐配炸窝头片。

    大鸭梨属于家常菜,量大是特色,好吃不好吃看个人口味了。某天晚上突然想吃烤鸭了,就来到家附近的这家大鸭梨。宫保鸡丁还可以,野笋拌猪耳推荐一下,剩下的菜就非常之一般。鸭头特别特别的辣,我用水涮过几遍,仍然觉得辣,糟香小黄鱼也一般,千万别点鱼香肉丝和菌菇汤,前者太难吃,后者太坑爹,和菜单上的图片完全不一样,照片上是金针菇和各种菌菇,实物寥寥数根茶树菇,放上几片火腿和几个鱼丸,鱼丸就是淀粉球,汤也特别咸。

    炒鸭胗,热过一遍口感就好多了。
    最坑爹的一道菜 -- 菌菇汤
    辣!辣!辣!!!的鸭头
    宫保鸡丁,意外的惊喜

    最推荐的一道菜:野笋拌猪耳

    这次回来,和妹妹聚了好几次,嘿嘿,我这个姐姐被请了好几次,都不好意思了。。。上周临别前最后一聚,在西单吃无可选的情况下,跑到了翅酷。她上学那会就爱吃这个,我周末回家,不是晚上带她来这边吃,就是买好打包回去给她加餐,可她就是吃不胖,基因好啊!几年没来了,¥3一串的鸡翅涨到了¥6,可是味道好像没有以前好了。吃虽然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此时此刻,和妹妹聊聊天比较重要,姐妹两个,来一瓶啤酒,一盘烤串,两个小菜,吃的非常开心。

    临行前最后一晚的晚餐选择在了金鼎轩,很失望,鲜虾烧麦和菊花山药果里猪油的味道很大,烧鸭太肥了,很腻人,最令我失望的是奶茶,虽然是自己放糖,两个糖包放进去,一点甜味都没有,奶茶要的不就是温暖和甜蜜吗?这样的奶茶一点幸福感都没有,过后,我去武士买了一杯改善一下不好记忆。唯一成功的是妈妈点的葱油拌面,可惜,我会做。我看以后回国,金鼎轩可以从我的外食清单上彻底消失了。

    某天和姐姐去官园,顺道去了乌办,可惜来的不是饭点,烤肉没有,新疆凉拌菜也没有了。酸奶仍然很好喝,馕炒肉里的肉太少,炒片没有家里楼下不远的小饭馆做的好,姐姐说烤包子还行,我没什么兴趣。

    剩下的就是随便在外面吃的。有拉面、拉条子、羊头肉、家炖黄鱼、蕨根粉什么的,最有意思的是老北京里竟然有一道“八爷鸭方”,这难道不是“花家仪园”里的招牌菜之一吗,也是我很喜欢的一道菜,可惜,抄了名,学了形,味道还是不好吃。(自己记下,用油豆皮包皮,馅料是鸭肉和菌菇,改天自己在家试试)

    老北京的“八爷鸭方”

    基本上就是十月份在帝都的晚餐外食情况,吃的这么丰盛,我不胖谁胖?现在都不敢量体重了。两个月没做饭,之前手指上被菜刀磨出来的茧子都快平了,现在能深切的体会到“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深刻含义,可惜这样的日子即将结束。

    十月份其实还有一些其他的食物准备PO上来,给自己留个念想,有爱吃的零食,还有妈妈每天准备的爱心午餐,真好吃!等下一篇再说。

     

     

     

  • 回到帝都(五)终于自由的星期六

    从四川回来就直接进入到北京的十月,按理说应该是最美的时节,可我却明显感到了干燥、寒冷。头发开始起静电,上周三,刮起了四五级大风,我都担心香山的枫叶还没有红,就被刮光了。

    风大,只要不下雨,天就很晴,久违的蓝天也可以见到,所以上周末,和哥哥姐姐一起去平谷登山。首先,平谷我好像都没怎么来过,至少最近的十年没有来过;其次,上个周末也是我回国后,除四川以外,第一次不用跑亲戚,自己能够出来走走,呼吸北京的新鲜空气。

    全程都是哥哥安排,一行四人,先去丫髻山,然后在山脚下的观山2号会馆吃烤肉,下午再去老象峰。刚从九寨黄龙回来,这样的山对我来说只是个山包,不过没有了缆车,要一步一步爬,却也是出了点汗。丫髻山属于道家的寺庙,我们没有爬到最顶上,因为门票要40RMB,实在很坑爹,上完365级台阶看看周围的风景便下山了。那天的天气实在是好,晴空万里,看看周围的乡村,大多正在开发,也许过个几年,就见不到公路两旁晒玉米的场景了。山下其实有大片的果林,现在挂满枝头的主要是山楂、柿子和苹果。我发现今年的山楂格外的大,一把抓不了几个,我当场尝了一个,酸的我直跳脚。不过红彤彤的一大串,看着真喜庆。大概是这边的景色实在是不如其他地方,所以山上人很少很少,山下摆摊的也是附近的农户,价钱很宰人。

    吃饭的地方是哥哥找的,自助烤串,有羊肉、鱿鱼、鱿鱼须、鸡翅、香肠、骨肉相连、馒头、辣椒什么的,饮料是啤酒和酸梅汤,都不限量,但以不浪费为前提。据哥哥说,夏天来挺好,绿树成荫,还有一条人造小溪,一边自己烤肉,一边和朋友聊天,十分惬意,而且那边还提供KTV、桌球、影院、素质拓展等文娱活动,晚上这边也提供住宿,倒是个周末聚会的好去处。吃完饭,我和姐姐打桌球,十分钟不到,哥哥就招呼我,跟他一起玩素质拓展训练。那天我穿了条牛仔裤,不松快,但自己从来没有玩过,还是很想挑战一次,于是就上阵了,直接中级测试。中间过程不多说,我觉得主要是锻炼臂力、腕力和手劲儿,我也没算时间,反正走完这一圈,我的两只手磨的通红,胳膊也勒红了一大片,第二天,右手臂前面都肿了,上臂到胳肢窝都抬不起来,而且都是一个个青圆点。

    老象山估计知道的人不多,我们到那边的时候,公园门口就停了我们一辆车。25RMB一张门票,走完一圈,反正我觉得不值。这里就是有处石峰,类似桂林象鼻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圆拱洞,绿化算是覆盖比较多,只不过我之前累过劲儿了,既无心欣赏风景,又无心拍照,一步一挪的上山再下山。

    从平谷进城需要走机场那边,所以有点小堵,真怀念十一那会的交通,真正的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