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北京

  • 回到帝都(六)九月下馆子

    北京的小吃不少,但是平常馆子里见不到,尤其是在城区,如果不是专门去前门的隆福寺,德胜门或是牛街,否则平时真是找不到。不过在北京也不愁吃,因为几乎每条街道都有大大小小的饭馆,各式各样的菜系,各种档次的餐厅,无论海内外。 我这次回国的第一顿外食,是在鹿港小镇,妈妈的同事推荐的,我一看,台湾菜系,主要就是卤肉饭、九层塔和各种卤味。在美国的中餐馆里常吃到,平时在家自己也会做来吃,这次回国就尝尝馆子里的如何,总体评价一般,卤肉饭很腻人,表面一层油,卤味也太咸了,我真想问一句,是不是拿错了?这是配粥的咸菜吧。还有就是服务态度差,店大欺客,服务员看着很多,但好像一个区域就负责一块儿,如果你喊了别人为你服务,这里的服务员还敢跟你抱怨,我真是服了! 金鼎轩一如既往的火,赶上饭点,必须等位,以前爱吃虾饺,可是这次不知怎么了,觉得味道一般,有些失望。蘑菇还有一些土味,估计不是那么新鲜。点了份宜宾燃面,辣的我到成都后,看见燃面就跑。 吃悦园那天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尽管大望路的车堵的是一塌糊涂,半个小时无法动窝儿,但是我妈和我还是按照原计划,赶到那边。这是一家粤菜馆,在大众点评上评价为四星。根据大家的推荐,点了招牌菜烤乳鸽和煲仔饭,味道没有惊艳,但是也差不多对得起这个四星(我现在是不是口味太挑了?!) 下面这道菜是蒸菜,有田鸡腿、金针菇,还有一个什么特咸的一个菜(雪菜?忘了)。现在北京饭馆里的菜越来越咸:( 路过新光天地地下一层,有家馆子叫“面烧”,那几天刚好是临近“9.18”,店里挂起了一面大大的国旗。我一看菜单,这不就是日本常见到的类似大阪烧,炸猪排的这些东西吗,怪不得会挂国旗。炸猪排我自己做过,山药烧我也做过,而且我认为我做的比他家好吃。倒是附赠的小点心--佛手,清甜不腻,酥皮透薄又不带脆硬。下次我是不是只吃这个就好了? 新辣道梭边鱼我先在北京吃过一顿,后来到了新辣道的老家成都,就没有抽时间再品尝。西单这家可不便宜,我和妹妹两个人,随便点几个菜就二百多,真黑啊。鱼的处理方式不是如同水煮鱼一样,而是类似火锅,鱼一开始就放到锅里煮开,如果火大,或是吃的慢些,鱼肉到后面就散掉了,所以吃这个不要有吃两个小时的准备,必须:快!快!快! 其实还吃了一些其他几个零零碎碎的馆子,有街边小店,也有快餐,没有印象最好的,只有更差的。北京的餐饮业真火,在西单、大望路这些比较繁华的地方,去哪里吃饭都要等位,中午等,晚上也等。最夸张的是等西单大悦城的港丽,四个人的位置在七点钟取的号,前面有30多人,2个人的位置前面有50多号,不管好吃还是不好吃,我都等不起了。馆子虽然多,可是真么有什么想吃的,色、香、味、意、形,大部分的馆子都只注重“色”,部分再加上“服务”,可是美食需要的五种基本要求,否则,大家还不如画饼充饥。

  • 回到帝都(五)终于自由的星期六

    从四川回来就直接进入到北京的十月,按理说应该是最美的时节,可我却明显感到了干燥、寒冷。头发开始起静电,上周三,刮起了四五级大风,我都担心香山的枫叶还没有红,就被刮光了。 风大,只要不下雨,天就很晴,久违的蓝天也可以见到,所以上周末,和哥哥姐姐一起去平谷登山。首先,平谷我好像都没怎么来过,至少最近的十年没有来过;其次,上个周末也是我回国后,除四川以外,第一次不用跑亲戚,自己能够出来走走,呼吸北京的新鲜空气。 全程都是哥哥安排,一行四人,先去丫髻山,然后在山脚下的观山2号会馆吃烤肉,下午再去老象峰。刚从九寨黄龙回来,这样的山对我来说只是个山包,不过没有了缆车,要一步一步爬,却也是出了点汗。丫髻山属于道家的寺庙,我们没有爬到最顶上,因为门票要40RMB,实在很坑爹,上完365级台阶看看周围的风景便下山了。那天的天气实在是好,晴空万里,看看周围的乡村,大多正在开发,也许过个几年,就见不到公路两旁晒玉米的场景了。山下其实有大片的果林,现在挂满枝头的主要是山楂、柿子和苹果。我发现今年的山楂格外的大,一把抓不了几个,我当场尝了一个,酸的我直跳脚。不过红彤彤的一大串,看着真喜庆。大概是这边的景色实在是不如其他地方,所以山上人很少很少,山下摆摊的也是附近的农户,价钱很宰人。 吃饭的地方是哥哥找的,自助烤串,有羊肉、鱿鱼、鱿鱼须、鸡翅、香肠、骨肉相连、馒头、辣椒什么的,饮料是啤酒和酸梅汤,都不限量,但以不浪费为前提。据哥哥说,夏天来挺好,绿树成荫,还有一条人造小溪,一边自己烤肉,一边和朋友聊天,十分惬意,而且那边还提供KTV、桌球、影院、素质拓展等文娱活动,晚上这边也提供住宿,倒是个周末聚会的好去处。吃完饭,我和姐姐打桌球,十分钟不到,哥哥就招呼我,跟他一起玩素质拓展训练。那天我穿了条牛仔裤,不松快,但自己从来没有玩过,还是很想挑战一次,于是就上阵了,直接中级测试。中间过程不多说,我觉得主要是锻炼臂力、腕力和手劲儿,我也没算时间,反正走完这一圈,我的两只手磨的通红,胳膊也勒红了一大片,第二天,右手臂前面都肿了,上臂到胳肢窝都抬不起来,而且都是一个个青圆点。 老象山估计知道的人不多,我们到那边的时候,公园门口就停了我们一辆车。25RMB一张门票,走完一圈,反正我觉得不值。这里就是有处石峰,类似桂林象鼻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圆拱洞,绿化算是覆盖比较多,只不过我之前累过劲儿了,既无心欣赏风景,又无心拍照,一步一挪的上山再下山。 从平谷进城需要走机场那边,所以有点小堵,真怀念十一那会的交通,真正的畅通无阻。

  • 回到帝都(四)清静

    成都的黄金周和北京一样,景点人挤人,市内好一些。但是和北京也不一样,虽然成都人都说人少了很多,车开起来也松快,但是在繁华的春熙路,我还是感觉到这里逐渐并且已经成为了一个国际大都市。当然,我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偷个闲,也是在人最多的地方,喝着咖啡,看着街上的人来人往,吸取着久违的人气儿。 回到北京,是真的觉得人少了很多。四号晚上T3航站楼,打着的回家,竟然只花了不到70块RMB!要知道,出发的时候,早上6点钟,机场就已经开始堵车了。昨天坐公交车,大一路,贯穿长安街东西向,竟然上车就有座,回到北京后,这是我第一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能有个座位。路过国贸,到了建国门,东单,一路顺利,即使是在天安门两站停了,上来的乘客也可以让我在车厢里自由穿梭,这是回到了03年SARS的水平啊。想想前两天在青城山差点被拥挤的人群给推倒在地上的危险场景,我觉得我穿越了。 回到北京后,一共打过两次的,两段相同的路程,去程花了20块,在5年前,只需要16块,还是稍微堵车得情况下,回程花了26块,结果我在距离目的的有5站地的时候下了车,1个小时,计数表跳了8块钱,走了不到500米,司机师傅也很无奈,早在计费倒20块钱的时候就问我要不要下车,我一开始还觉得不仗义,到后面,实在是等不起,也花不起这个时间和金钱。就这样,每个月北京还要抽出两万个新车牌,一年增加二十四万辆新车,现在北京#92汽油8.06元/公升。  

  • 回到帝都(三)有累有烦有舒心

    今天是回来后度过的第三个周末,算算回来也就只有两周而已,日子怎么过的这么快呢?下周就要启程去四川了,回来后离回美国的日子也没有剩下几周了。可我到现在觉得还没有开始享受在帝都的生活。 标题说“有累”,确实。几乎每天都在外面奔波,出行靠公交、地铁,还有就是“11路”,每天晚上回到家都是双脚酸痛,第二天就要再次出发,这么短短的时间,我的公交月票卡就下去了四十几块钱,要知道,用公交卡,乘坐公交车才需要花四毛钱,地铁也只需药2块钱,而我基本上都是搭乘公交车的。这短短的两周半,我几乎将我在一年美国走路的量都走出来了。每天早上随妈妈一起起床,所以到现在没睡过一次懒觉,没有熬过一次夜,再加上每天的走路,可以做到头沾枕头就睡着,除了一次睡不踏实,每隔半小时醒一次,剩下的晚上睡的都挺好,所以,这也是我到现在脸上还没有大规模爆痘的原因之一。 最近实在很烦,烦中信银行的不专业。本以为这次回国只需通过中信银行代签证就回很顺利搞定一切,谁知这只是麻烦事的开始。除了当初递交我的护照和相关签证资料,我特地问了一下,还需不需要其他证明(这个证明以前签证都会用到),中信办事员特干脆的说“不用”,结果一周后打电话说,使馆要求补交这个证明,我当日赶紧送了过去,再过了一周多,就是这周五,接到银行电话,签证已经办好,我周六取件。发现,只有当初我递交的证明文件和护照,补交的证明文件不翼而飞。中信银行那边信誓旦旦的说,使馆没有给他们,只能周一去问,我这边能做的就是Email使馆,还要发传真通知使馆,协助查找。由于一个员工的不专业,造成了我现在这么多的问题和麻烦,还没有解决,这不招人烦又是什么?更过分的是,我刚办的手机号,只因为给中信银行留下了联系方式,结果这几周已经接到四五通关于投资理财的电话,一问得知,对方只是说“和一些银行有合作”,这不是明摆着我的资料就已经被银行外泄了吗?要不是只有它家办理美国签证的业务,形成了垄断,否则,一定会损失不少客源。希望下周能有好消息传来。 “高兴”其实也还好。这几周东跑西颠,几乎没有怎么应酬,和几个蜜就见了一次面,吃了一顿饭而已。每次看他们发又去哪里吃饭或是哪里玩的聚会的微博,我总有种感觉与世隔离了,现在回到人间的感觉真好。虽然现在每个人都又自己的生活要过,身边也都有了陪伴一生的人,但是这份长达15年的情谊会延续下去。 这几周外食的数量也屈指可数,如果中午自己在家,就下厨炒个素菜,也挺好。妈妈每天早上都帮我准备好早饭,特地买了饮用水和我爱吃的水果蔬菜,以及我挂念好久的凉皮,在妈妈身边生活真是太幸福了。我要在接下来的日子,我要好好享受帝都生活,腰围,我已经放弃控制了。

  • 回到帝都(二)飞机上的时间

    这次回国仍然选择是UA的飞机,并不是情有独钟,事实上这是我临时订机票能找到的最低价格的航班了。 美国的航空公司在节约成本上无所不用其及,比如飞国内航班,托运的第一件行李就要收取至少$25;两个小时内的行程,基本上就提供一次水。 UA的国际航班现在只能有一件行李托运免费,第二件收费70刀。中美航线,飞机上也只提供两餐饭,中间给过一次零食,零食包括一小袋薯条,一块饼干和一小块能量棒(当我们都是超人了)水现在倒是无限供应。在纸巾上,他们不再宣传“We proudly offer Starbucks Coffee”,这说明咖啡的质量也降级了? 我这次回国用的是UA的里程,不足的部分用现金补足,不过发现还是比较亏。当然现在的机票并不好买到便宜的。我手里有2W多里程,某人那里有3W多,UA一年最多允许一个人转1.5W里程给其他人,而每1000英里要收取15刀的费用。所以1.5W里程收取了225刀。我和某人加起来的里程都不足以得到一张免费的往返机票,所以还要再收取一定费用,又花了500多刀,实际上这次回国机票一共花费了将近850刀。相比于09年回国,$790刀的Delta往返,日本转机,还是贵了不少,但是比上次回国直飞$890的价格相对便宜了一些。 无一例外,中美航班永远都是满员状态,网上订票的时候,实在是找不到靠走廊的座位,只好选择了靠窗的位置,睡觉的时候会多一面能够依靠。想想08年9月回国的时候,同样是这一天的航班,我一个人独霸三个座椅,舒舒服服的躺着睡回国内的日子再也找不到了。 虽然长途飞机会比较累,但是也能碰上一些好玩的事情,比如刚才在过道休息的时候,看到旁边座位上的人正在看图片,我发誓我不是故意的,就是那么一眼,结果发现了“起床照”--平民版的艳照门,我再次发誓我真的不是故意的,而是好奇,然后就看到他不停的往后翻照片,十几张照片,没有太过分的情节,最多就是男生露两点,不过,的确让这个无聊的行程多了一些兴奋点。 全程我也不知道睡了多久,起飞就睡,吃饱了睡,看书累了就睡,总算也是睡过来了。对了,刚才飞机上放的是《The Avengers》,虽然再电影院看过了,再看一遍还是很过瘾。这样的大片明显更受大家的欢迎,连取洗手间的人都少了。 随我上飞机的背包里有一个小小的收拾包,放着凡士林、润唇膏、眼霜,遮瑕。懒人不能做到别人在飞机上敷脸,但至少可以让自己不那么疲惫。 我需要再睡一会,也许下一觉醒来,我就到家了。

  • 回到帝都(一)开始忙碌的生活

    昨天是回国第一次去超市补给,家乐福仍然是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记得在SF机场免税店里看到商品的价格时被吓了一跳,朋友给我打了预防针,说到帝都才有看头,我了然,只不过看到这里的口蘑卖到了13块8一斤时,仍然被震了一下。不过,国人的适应能力和被虐能力都是超强的,所以后来去金鼎轩吃晚饭的时候,看见有道荠菜蘑菇的素菜卖38元,我也就认为是合理的了。 这几天在外面跑,交通工具就是靠两条腿和公交车,还有今天上午在非高峰期坐了地铁,人比想象中要少了很多,还是那么方便,打车反而有时会遇到堵车而不值,不过还是得说一句,打车有点难。有公交卡坐车就还是4毛钱,这大概是唯一没有受通胀影响的价格了吧。还没敢去逛商场,就是去新光天地地下一层吃个饭的路上,路过化妆品柜台,美国常见的牌子这里也随处可见,走过欧舒丹的柜台,一个外国帅哥,用地道的普通话对我说,“买够一千送大礼”,然后塞给我一本宣传册,册子内容我没看,就是顺手把随册赠送的铅笔扔到了背包里。新光果然是精品地段,人们的背包都快普及爱马仕了,估计再往楼上走两步,Chanel就算是基本配备。 记录一下,去年三月回来得时候,家乐福的凉皮是¥4.8一份,今年是¥5.8;景田矿泉水去年是¥1.5/瓶,今年是¥2.2瓶;酸辣粉去年是¥11.5/袋(5包),现在是¥19.5/袋(5包);在新光天地下面吃饭,最边那家卖西红柿打卤面的价格已经涨到¥18/碗,我记得以前是¥15/碗;面包新语的酸奶,现在是¥15/杯,去年好像是¥10/杯。 这样的价格,我家楼下卖羊肉串(小串)¥2,就算是物美价廉的了。 昨天还去了学校,新生刚开学没几天,校园里正在开展手机促销大战。在四食和通往礼堂的交叉口,这边“动感地带不要钱”,那边“买手机送好礼,送自行车,送冰箱”,要不是我之前已经办了一张电话卡,否则还真上前去试试拗一下,蹭个抽奖什么的。iPhone很霸气,占了四个棚促销,也是,大街上大家用的都差不多是iPhone或是iPhone模样的手机了。 过了这边热火朝天的叫卖声,校园仍然非常的美丽,林荫参天,背着书包青涩的脸孔点缀其中,校园永远充满了平静与活力,最重要的就是,永远会让我找到当初我也是这般天真,忐忑,不放弃,要坚持,要加油的感觉。 在家的每一天感觉都过得特变快,每天五点钟起床,看着天色渐渐发亮,一天的奔波,又看着天色渐渐暗沉。 睡的安心,睡的香甜。

  • 随时能解馋–15分钟搞定凉皮

    昨天起床,突然觉得很茫然,周六去朋友家吃了一肚子好料,周日就不知道吃什么了。也许这也是一种迷失。 天热,这一周又像个酷夏,白天坐着也会流汗,我想起了北京凉皮。或许凉皮起源不是来自北京,但现在就是我这样的北京孩子从小到大,一年四季吃起来都会觉得很爽的食物。从面粉到面团,再从面团化到水里,最后成就了面筋和凉皮。麻酱为底料,醋,酱油,蒜汁,辣椒油,简简单单的调料却调出了无与伦比的美味,这是大自然的恩赐!(我没侵权吧?) 如果像我上面说的那种用最传统的方式做凉皮,最少也要一整天的时间,但是吃货的想象力是无尽的。在华人看到了这个方子,5分钟准备,10分钟制作,虽不尽完美,但可一解思乡之情。 食材: 玉米淀粉、普通面粉、水 配菜: 黄瓜 调料: 醋、酱油、麻酱、蒜汁、水 做法: 1.淀粉:面粉:水=1:1:2,这个比例基本固定,我有试过淀粉的多放一点,感觉会变得更筋道。 2.准备蒸锅,因为我家的蒸锅的锅屉底部是无孔的,所以直接刷上一层油,防止沾锅。将1,缓缓倒入,小角度晃动,使面糊均匀覆盖在表面上,盖上锅盖,中火蒸5分钟。 3.准备一个平盘,表面也用刷子涂一层油。将蒸好的面皮从锅屉揭下来,放到盘子中,面皮的表面还要刷一层油。 4.锅屉在重复2,3的动作,直到所有面浆都蒸完成。蒸好的面皮,每一层之间要涂油,放防止粘粘。 5.将蒸好的面皮切条,撒上黄瓜丝和调料,拌匀即可。 小结一下,这个凉皮味道肯定不如真正揉面、洗面等步骤出来的凉皮,但是又想偷懒,又想吃的人,这个做出来的成品就马马虎虎的可以接受了。 我在华人上还曾看到过有人发用揉面机进行洗面的工作场景,真是机械化,也方便省力的多。等哪天心血来潮就试试。  

  • 香酥核桃VS琥珀核桃

    我能接受的零食不多,北京常见的话梅、山楂片、果丹皮什么的都属于接受无能,牛肉干、鱼片这类吃的也非常少,总体来说,就是咸的、甜的、酸的都通通被排斥在我的零食名单以外。不过总有例外不是,琥珀核桃就是其中之一。 外表晶莹剔透,内里酥脆可口,尽管有时候会觉得甜的齁嗓子,但是却中和了核桃的涩味。逢年过节的时候家里总是会买上一大袋,最后基本都被我消灭干净。 来到这边,平时想不起来,上两周突然特别怀念这个味道。幸好有万能的网络,自己在家也能做来解馋。 放狗搜了一下,琥珀核桃据说两种做法,一种是先糖,还有一种是后糖。南方地区一般用先糖的做法,就是先沾糖浆然后下油锅;北方地区一般用后糖的做法,先炸过然后再挂糖浆。我今天用的是先糖,可是炸完就变成了香酥桃仁了。。。 材料: 核桃仁 2 Cup 食用油 1 Cup 白芝麻 1 Tabspoon 白 糖 1/2 Cup 红 糖 2 Tabspoon 做法: 1.将核桃仁放入烧开的水中煮5分钟,以去除核桃的苦涩味。然后盛出控水。 2.炒锅内放水,然后放入白糖,大火烧开,直到冰糖溶化转中小火,放入红糖,继续熬煮糖稀。当锅底的糖稀用炒勺划过后缓缓的恢复原状,就把核桃仁放进锅里。 3.不停的搅拌锅内的核桃仁,让糖稀均匀的的挂在每一颗核桃仁上。当国内的糖稀基本上已经干净,将桃仁盛出。 4.热锅冷油,放入已经挂糖的核桃仁,开中火。 5.将桃仁炸至酥脆即可盛出。 6.将炸好的核桃仁放在纸巾上吸油,这样可减少油味,上手也不会油腻。 7.撒上烤香的白芝麻即可。 注: 1.糖和水的比例最好是1.5:1,如果水多了,开大火熬煮即可。 2.红糖是用于调色。熬糖稀要炒勺不停搅拌,大火熬煮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但是要注意,糖稀开始变粘稠的时候要转成中小火,防止糖稀迅速熬干。 3.糖稀不要熬的太稠,因为核桃放入锅内后需要迅速搅拌上糖稀,如果糖稀过稠,核桃仁放进锅中就立刻结块了。 昨天是先糖后炸,最后变成了香酥核桃。今天再接再厉,先炸后糖。果然成品就是我一直惦念的琥珀核桃。 做法就不重复了。就是将上面的步骤5和6放到2之前,剩下的做法都一样。 切上一点水果,一小碟琥珀核桃,再来上一壶清茶,绝对是中国式下午茶的最佳选择!    

  • 记忆中的烤羊肉串

    北京人喜欢吃羊肉,冬天吃涮的,夏天吃烤的。 烤羊肉串曾一度是北京夏天街头特有风情。酷夏入夜,居民区前或是夜市一角,经常会看到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围在一个不断冒出浓烟的摊子,空气中弥漫着孜然、辣椒、还有羊肉的浓香。北京的爷们一口冰镇啤酒一口肉,一边和朋友家人侃大山,一顿下来,肚子里就放了三四十串,然后挺着溜圆的肚皮,回家睡觉去了。烤板筋、烤腰子、烤鸡翅、烤馍这些都是后来才有的。这种羊肉串摊子由于设备简陋,不卫生,不环保便逐渐被其他方式取代了,有油炸的,还有一种电烤的方式,可怎么也没有用炭火烤出来的香。所以在北京,我几乎不吃羊肉串了。后来几次去新疆,才又在那边慢慢吃起了烤羊肉串。 01年第一次去新疆的时候都是在饭店用餐,虽然羊肉口感好,肉也香,但是还是避免不了油炸和电烤的方式。04年去的时候,被当地人拉到了山上,吃的维族人准备的羊肉串,用炭火烤出来的香气,勾得肚子里的馋虫大动,明明知道自己只有3串的饭量,结果愣是吃了4串还是5串,第二天都还觉得不消化。07年再去,就在乌市的一个小市场里,找了一个全是维族人光顾的小摊,几个人又是吃了一个肚歪,回京后好久,见面时还不会说找机会再过去尝尝肉串。 今年回国,蜜老公特地在家准备了羊肉串,小时后记忆中的味道一下子就回忆起来了,最后我好像吃了20串。。。。。。在临走前,要了他的私家秘方,等回美国的时候自己也做来解馋,没想到,这一等就是8个月。 今天晚上自己把剩下的羊腿都给腌渍起来了,所以预告下一篇博文《吃起来没量—–烤羊肉串》。

  • 搬家文:寂静的观象台

    文章写于:2009-12-11 顶着大风,也不能阻挡我前往古观象台的坚定信念,有时候就是这么轴,认定了就要做,可惜在学习上我就无法做到这一点。今天北京还是阴阴的,头发掖在头巾里,三两下,就被大风刮得四处乱飞。 坐车到了北京站,往回走几步路,就看到古老的城墙上,那些形态各异的古老仪器与周围的钢筋水泥格格不入,却又无法拆离这城市的背景。果不出所料,这里虽然地处繁华,却是个被人遗忘的角落。风蚀过的城墙前,行人寥寥。拾级而上,风越发猛了,城墙顶上,那一座座神器,却被钢铁栏杆隔离,刚心生的亲近,却是可望而不可触。阳光透过阴暗的云,落在眼前,仿佛看到了北京经历过的斗争厮杀。风云多变换,只有这冰冷的物件才得以经历几番风雨后仍然伫立。每一尊仪器前除了隔栏,还有水泥墩围着,我努力尝试各种角度拍照,却仍然无法很好的避开这些阻碍物,不由一阵恼火。这些仪器上,挂着青铜色的斑痕,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也不想追究。反正真真假假对我这个稍微有心的过客而言,留下的只有这些照片和残留的记忆。也许这里下一次的宾客会带着与我不同的心情来到这里,留下的不是与我一般的悲哀和自抑。 心情原来不是随着自己的意愿就可以转移的,千百年前的古人无法理解人的思维而宁愿与天互诉衷肠,徐克的《梁祝》中,中秋月圆,梁山伯望月心有所念,终于弹出了出于内心,发自真情的千古绝响。山伯在那一夜知道了英台的女儿身,成就了日后的双双化蝶的爱情美谈。 回来的路上,手几乎僵掉。接到朋友的短信,晚上约见面,回到了繁华,生活依然如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