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北京的第一周,我基本一直在外面走,因为第二周会遇到五一四天的假日,北京的各个景点届时会人满为患,所以要提前走一走。
今天的行程主要是我自己走,不用带娃,行程如下:雍和宫-孔庙-国子监-前门商业街-星巴克旗舰店-西单满记甜品-家。又是一万八千多步,不过真满足啊。
临出门前,把壁下观里的雍和宫那期完完整整的听了一遍。一边听一边做笔记,节目全长大概1小时32分钟,我花了大概2.5个小时才将观看要点记录下来,导致出家门就晚了,进入到雍和宫的时候已经是中午11点。全程就按照笔记的行程走。从建筑的角度去看雍和宫。
其实说来也好笑,其实我身边的亲戚朋友包括我自己,很多都没有去过雍和宫,明明在北京生活了那么多年,而且雍和宫离家也不算太远,地铁二号线直达,却偏偏没有去过,平日里也想不起来要去,白白错过了很多的机会。
雍和宫是大清雍正皇帝登基前住的府邸,最开始是绿色琉璃瓦的顶子,是王府规制,待雍正驾崩后曾停灵在此,后乾隆用15天,将绿瓦换成黄瓦。雍和宫的藏语名《甘丹经掐林》。里面有不少真迹古物,包括乾隆时期刻的《喇嘛说》全文石碑,采用汉满蒙藏四种语言。

雍和宫作为亲王府邸,在建筑规制上必然要低于故宫。例如故宫采用三门四柱九顶牌楼,雍和宫则是三门四柱七顶牌楼(上图)。
整座雍和宫是7进院落(雍和宫官网介绍是5进,路书里讲的是7进),第二进是碾道。雍和门才是原来的。

西侧的佛仓有2个。东边都在1900年被烧掉。
雍和宫曾经宫改寺,就是广招僧人,主持蒙大于藏。

第三进院落,一进昭泰门,左手有一高1.5米,直径2米,重8吨的粥锅,这是乾隆时期用来煮腊八粥的锅,是雍和宫原物。

粥锅的对面有两口钟,有廊柱,半步出廊制,形成环廊。钟楼,是正德年间,明代,锦衣卫衣左所衣右所。以上都是进入雍和门就能看到的。




进入天王殿,可以看景泰蓝武供,乾隆时期原物。香炉是鬼式香炉,紫檀延寿塔,须弥塔座是紫檀木雕刻,有小佛像,是第三世章嘉活佛过生日时,乾隆皇帝为他祝寿制作。

两旁有四大天王守护,怒目而视。转到殿后方有个木雕韦驮,是乾隆时期原物。两边有唐卡,特别高,这个非常特别值得一看。里面是关公(一般是藏传佛教的神佛),是乾隆时期是首次将关公绣进唐卡,西藏后来也有了。雍和宫里有超多的唐卡,还有七世达赖送的唐卡。


雍和宫是最开始多罗贝勒府。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赐封其四皇子胤祯为贝勒,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又被封为和硕雍亲王,此间府邸就形成了雍亲王府。后面宫改寺后,整体规模只是稍微扩建。
过了天王殿,会看到乾隆12年的香炉,碑亭南边。和御花园的乾隆10年香炉是一样。清廷造办处制作。


雍和宫殿的东西配楼,在御碑亭的东西两侧,东殿是供奉祖师的地方为温度孙殿(密宗殿),西殿为擦尼特殿(讲经殿),现在是仓央嘉措佛学院(佛学院这个需要待确认,2025年重游未见此相关联系)
雍和宫不仅仅是一座前朝皇帝宫殿,也不仅仅是一座藏传佛教的寺院,更是一座当时有着重要宗教与政治密切相联系长锁。
进入四体碑亭,上刻有碑文《喇嘛说》,是乾隆五十七年御笔亲自撰写,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雕刻于碑的四面,南面是满文,北面是汉文,东面是蒙文,西面是藏文。乾隆亲书“佛本无生,岂有转世“。而正是篇《喇嘛说》让部分藏传佛教僧人认为乾隆强加干预了他们的传承和传统,从此开始,显宗和密宗,汉藏学说分歧由此开始。
也是在这一年,乾隆对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实行金瓶掣签制,颁一金瓶于西藏拉萨,掣西藏地区转世活佛;颁一金瓶于雍和宫,掣蒙古、青海等地转世活佛。


石碑下部是石制须弥座-上面是水槽,晃动无常的睡眠,-四大海-四大洲-古印度形象图-帝释天。不是原物。最早在法源寺门口,后搬到雍和宫。


再深入进去就是雍和宫。黄琉璃瓦歇山顶,面阔七间,单翘重昂七踩斗拱前出廊,和玺彩画。前有月台,围以黄绿红琉璃砖花墙。明间上悬华带匾,四周雕龙,中刻满蒙藏汉四种文字“雍和宫”,乾隆皇帝对父皇表达崇敬思念,大雄宝殿里供奉三世佛:燃灯佛、释迦摩尼、弥勒佛。背屏是六拿句(藏传佛教)。供桌上的物供,是乾隆时期的景泰蓝原物,是顶制版。四周18罗汉是夹铸(空铸)工艺,叫蒙麻剥金,一层泥,一层麻,做好后,再用工具把里面的磨具敲掉。

雍和宫两侧配殿是数学殿(时轮金刚殿,西边)和药王殿(东边),陈设是乾隆时期藏传佛教的造像。


接下是永佑殿,是雍正皇帝的寝宫,也曾停灵于此长达一年。里面横三世佛:东方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长寿佛状)、狮吼佛(格鲁派,信奉宗科巴大师),拜的人特别多。穿着法衣。前面是七珍八宝,须弥座是铜的,折角须弥座。白塔寺也是喇嘛庙,所有佛像都被毁了,除了塔院里的。唐卡,崇敬皇太后,甄嬛,西墙上,用自己的吉服座的绿洞母的像,目前是仿制品,2米高,1.5米宽。像对联的唐卡,是原物。新旧对比。

雍和宫最主要的法轮殿(大经堂),正中是宗科巴,原是福晋生活的地方。建筑十分有特色,七开间,前5开间是抱厦,上面有5个暗楼,代表了五方佛。认为是金刚宝座塔的表现。也有认为是须弥山的五峰,还起到采光的作用。也被叫做唐古特式建筑(藏传佛教)。


宗科巴大师像连佛座有6.2米,前面有景泰蓝制的大海灯,是长明灯,民国换过一次灯。五十年代,达赖曾来这里给毛泽东讲法。后面的佛是1745年波罗奈活佛送的高约1米的释迦摩尼的像。

两边有壁画,会有一些唐卡(白洞母),坛城(沙画)。

宗喀巴大师的反面是五百罗汉山(雍和宫三绝第一绝),宽5米,高5.3米,紫檀木雕。五百罗汉是用金银铜铁锡制作,目前剩下449尊。
前面有个功德箱一样的东西,其实是乾隆皇帝的洗三盆,是原物。

万福阁,先看左右两边。左边是戒台楼,右边是班禅楼。戒台楼里汉白玉栏杆做的。中间有个乾隆皇帝像。这是新布展的。旁边有个2层楼,是文殊菩萨的愤怒像,但是不开,里面还有欢喜佛和关公。班禅楼特别值得一看,目前是文物陈列,有法器、阿姐鼓、佛像等。用头盖骨做的骨,必须是未成年少女的头骨做的。










班禅楼(南北向)出来后的右手,就是雍和宫木雕三绝的昭佛楼里,有金丝楠木做的佛龛,上面有99条龙,下面乾隆本朝的旃檀佛(zhan tan)。是崇庆皇太后念佛的佛堂。


万福阁据说是从景山的万福阁里在乾隆十三年移过来的。据说是先有佛,再盖阁。万福阁里的佛像是七世达赖喇嘛(尼泊尔)送的,白檀木制作。26米,上18米,下8米。主要身体是木,其他披帛是用木头拼的。
对联:㝎光澄月相,慧海涌潮音





两边两个配楼,一个有转轮藏(永康阁),76年地震后就坏了。一个精巧的观音菩萨,有机关,莲花瓣打开后,观音缓缓升起。也坏了。从外面能看到。楼里面没能进去。
附道行空
乾隆皇帝说,信佛者求佛,但众生皆求福。若能上去,是能站四个人,是弥勒佛。头大身小。76年的时候,地震时倾斜,但余震消失后,自己归位
万佛阁有个观音洞,现代人求子求婚姻。

后面还有一进,东西传神楼。
绥成阁,供奉的是老造像,白、绿洞母、龙树菩萨等。

法轮殿两旁,西配殿,是清朝的八大菩萨。过了永禄殿,特别漂亮,宗教性不如客观和柔美。东配殿供奉的吉祥天女,愤怒像。有两个大熊,是乾隆小时候猎的。木制。
后记:
雍和宫免费赠香,就在第二进碾道尽头进入第三进前左右两侧。因为此,雍和宫的香火特别的旺。
据说雍和宫还是比较灵的,我同学有每年来求事业的,这次来也看到不少人,都跪拜的特别虔诚,学生的模样也很多,估计都是面临毕业或考试来求事业的。这次我若不是之前有做一些功课,还真的觉得雍和宫除了香火旺,就看不出什么名堂来。所以这次带着建筑历史资料学习的心态来参半,感觉很不错,而且路上还能蹭一些旅行团的讲解。

成人门票25,支持微信/支付宝扫码支付。
内容主要摘抄自《路书》部分图片来自于雍和宫官网,以及周润年:北京雍和宫御制《喇嘛说》碑文校录考诠 和 雍和宫- 清史百科
=====================
出了雍和宫,距离几百米的地方就是孔庙和国子监,也顺道去了,路过三元梅园,来一个奶酪,不甜,冰冰的,这个热天吃的正好。

孔庙和国子监连着。我全程都是蹭导游,包括刻有殿试的人员名字的石碑(就是所谓的“金榜题名”)、除奸树、孔子的跪拜方式等等,还赶上了一场15分钟的儒家舞蹈,包括八佾舞。虽然感觉有点劣质,但是聊胜于无。


















到前门的时候,已经没有很多时间让我闲逛了,不过前门真的是了解北京老字号的好去处啊,特别是商业街,瑞蚨祥、六必居、张小泉、同仁堂,太多了,我在谢馥春买了香粉,之前有一个,但是找不到了,新买的是桂花香。还拍到了三庆园,八队的底角张云雷不在,但是还是要来啊。只不过我没想到广德楼竟然离三庆这么近!短短两天,我竟然意外找到了天桥、广德楼、三庆,三家德云社的门口。










来前门还去了北京舫旗舰店,其实就是星巴克的Reserve,环境比西雅图的好太多了,人不多,饮料也好喝很多,不过好贵啊。两杯饮料花了我140多,太贵了啊!这家人少估计也和前门1-1号那家离的近有关,毕竟走路都不用3分钟就到了。







总之,是暴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