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更换护照流程
这几年虽然回国次数少,但是也耳闻现在办事速度提升的很快,效率更高,更便捷。这次回国正好遇到要更换护照,深有体会。 先说以下在美国没有成功换护照的过程吧。订的4月19日的机票。在2月25日去中国大使馆驻旧金山总领馆的网页上申请预约护照更换(旅行证不用预约,护照办理必须预约,否则不予接待)。可是当网页上只能预约到最近的日期是3月26日。我先占了一个名额,说是如果要更换日期,可以取消。我算了一下护照处理时间,至少需要3周,约15个工作日。若是再等寄送回家,至少要一个月的时间,我担心会赶不上的回国的时间,就打算取消。结果网站是不能取消预约时间的,所以我之前看到的一个月的等待时间,没准有挺多是我这种情况。恰巧闺女也需要重新办理旅行证,某个早上,7点就要出家门,8点10分抵达,大使馆前面已经排起了蛇形队。虽然进馆后办理的速度算快,但是出大使馆的门也要11点多了。 这个时候,我妈的护照在国内换好了,跟我说特别方便而且办理也只需要7个工作日,非常方便。于是我就决定回国办理了。恰逢赶上了5月1日放假四天,但是我仍然换照成功。 回北京的第一个周一早上就去离家最近的出入境管理局,证件只需要携带就护照、身份证即可。 8:49 进门需用身份证刷一下,就能进去。9点钟管理局正式营业,我前面排了10个人。门口的小厅有自助取照机,分为护照和港澳台通行证两个机器。 9:18 办理结束。中国政府部门的效率杠杠滴。如果排除掉我照相排错队所浪费的等待时间,平均每个窗口只需要大概3分钟就搞定了。真的是非常快了。 需要说明的是,外地户口需要提前预约,否则不能直接办理,可以当场办理当天的预约,不过要看当天的预约号码是否已经全都订完,如果没有,就可以当天办理了。北京户口不受限,随时过去,随时可以办理。我估计可能还是因为北京户口已经全市联网,所以什么都能查到吧。 我是更换护照,在排队照相的时候,队伍旁边就有工作人员和复印机,可以直接将护照递给他们,免费复印,几秒钟就完成。复印和排队,两不耽误。 具体办理时间是7个工作日,取证时门口的机器,24小时开放,所以只要在7个工作日后,凭收据条上的条码或是在机器上刷条码,就能随时领取更新后的护照的。 如果是办理港澳台签注的,根本不用进大厅办理,直接就能在门口的机器上办理。 机器越来越多的取代了人工,中国的提速,也是机器的大规模使用。
2016望江南(一)
一直打算趁着回国的时间安排一次短途旅行。选了很多地方,从日本到新加坡,从泰国到韩国,国内更是重庆、成都、敦煌、青海湖、鼓浪屿、大连、凤凰、桂林、周庄、杭州、苏州、上海迪士尼、东极岛等等,都看了一圈。天天晚上都在蚂蜂窝上泡着,我觉得我都快可以考旅游证了。不过也发现,国内有那么多好地方我还没有见识过,可惜呀。我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时间和金钱让我回国都走走。 8月的江南最让人期待,满塘的莲叶、荷花,就不得不想起那句“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为了这句诗,我发现了一个地方,叫--南浔。 南浔在浙江湖州,距离上海2.5个小时车程,苏州1.5小时车程,还连通嘉兴、杭州、无锡、南京、镇江等地,也是京杭大运河水路上一个重要的中转站,是江南非常重要的交通要道。地方虽然不大,依靠强大的交通网络,这里不乏商贾巨富,随处都是“四象”、“八牛”这样富人豪绅宅子,也留给我今天一饱眼福的机会。不过南浔不像周庄、乌镇那么有名,这里的游人真的很少,特别是住在古镇里的游客,大概是因为住宿费比外面贵的原因吧。但是,如果不住在古镇,那会是非常遗憾的是事情。 在出发前2天,买好了高铁票,去:北京——湖州,回:苏州——北京。住宿是提前一天预定,因为不是周末,古镇上热门的民宿价格还是能够接受的。 下面说一下具体的行程: D1: 北京南站高铁-湖州高铁站,转101公交,票价¥8/人,一直做到地板城,途径34个车站,行车约1小时。下车打个电动小三轮,10元,拉到古镇门口。入住留荫庐,游览百间楼。 留荫庐马蜂窝手机 apps预订¥260/晚。五星推荐。 D2: 南浔游玩。门票网(100/人,60岁以上50/人)上提前一天预定,可享受8折。游览线路:藏书楼-小莲庄-张石铭旧宅-刘氏梯号-张静江故居 古镇出发——苏州,大巴。行车约1.5小时,下车坐公交到观前街入住悦盛精品酒店(携程团购,¥108/晚,周末加¥30,干净堪忧,地理位置绝佳)。 D3: 留园、苏州博物馆、平江路 D4: 苏州-北京 最后说一句:一定要下载好高德地图、百度地图、蚂蜂窝这样的软件。出门做公交、走路就靠它们了。
回国五天长3斤!
这次回北京如果除去往返的那两天,就只呆了5天,连时差都没有倒好,就回美国了。每天吃饭都围绕一个主题:想吃+好吃的。 Day 1: 永和豆浆的油条及热豆浆。早餐有套餐优惠,一份油条+热豆浆只要¥6。这在北京都算便宜的了。男生不够,女生吃的饱饱的。虽然不是很正宗,但却是北京人最初的早餐啊。想当初姥姥家楼下有个买油饼和油条的早餐摊点,看着小贩将一块油面团擀成薄皮,用刀划上两下,再抻一下面皮,两条细缝变成了2个洞洞,放到滚热的油锅里,瞬间就膨起来,浮在油面上,变得金黄,油饼就炸好了,捞出放倒一旁的铁丝网上控油,趁热吃,香脆可口,做煎饼了是需要用的,还有一种是糖油饼,很好吃。 Day 2: 上次回国,姐姐请我吃了那家小馆,对那里的世宁土豆泥印象超级深。口感绵密的就不像是吃土豆,浇上一层红豆沙,连我这个对土豆泥向来无感的人,这次都主动点了一份。此外还要了红豆糕、豌豆黄,和八旗茄子。我都爱吃。等菜的时候,先来上一碗米酒奶酪,清甜爽滑,在干燥、拥堵的北京下午,吃上一口感觉特别舒服。 Day 3: 妹妹请吃的“四世同堂”。高端大气的门店,主打老北京口味,店里的桌椅和餐具,也都独具北京特色,但是店中心的位置放个巨大的金色鸟笼,人坐在里面吃饭,感觉不伦不类。味道还是不错的,小吊梨汤,不是很甜,熬的像胶质都出来的银耳汤,我只喝了一杯,宝贝喝掉2杯还意犹未尽呢。这里也有豌豆黄,做成了麻将的样子,取名“捉五魁”,现在做生意,必须有创意才能被人记得住。大拌菜现在已经是北京人外出吃饭的必点菜了。糖饼味道也很好。(感觉自己真是乡下人了,进了城,啥都好,哈哈哈哈) Day 4: 终于吃到凉皮了!¥7一份原来觉得贵,但在美国团购一份还要$10呢,所以现在觉得好实惠啊。味道还是不错,可惜微辣还是让我不能接受,嘴里全是辣椒味了。晚上,我下厨给妹妹做的寿喜锅,可惜食材、调味都受限制,口感比在美国做的差些。但是妹妹从“晓寿司”买回来的两款花寿司味道是真不错!¥45一份,其实真的不算贵了。名字分别叫“紫鳗相约”和“都市情人”。我拍了照片,单也感觉不容易在家复制出来。 Day 5: 明天就要出发回美国了,每次走之前就是去附近大商场下的美食街找家馆子随便吃点,这次又是金鼎轩,因为其他的实在不想吃。菜单变了,味道也不好吃。倒是刚开的奶盖奶茶味道还不错。18块一大杯,还能选择糖度,难怪生意那么好! 虽然回来仅五天,但是也没有怎么在外面吃,家里人做菜太好吃了。回国那天,姥姥包的韭菜鲜虾馅饺子,走之前又吃了一顿酸菜馅,难怪就这5天,我体重长了3斤。口服也不是那么好享受的
2014年9-10月某个天晴的北京
回到帝都(十三) 我发胖的罪魁祸首!
注:所有照片均用iPhone 4S拍摄。 之前说过不发回国后吃的照片了,但只是截止到上次回国,这次是个例外,因为以外事件再次回国,接着又被帝都的美食一通浇灌,好不容易减下来的几斤肉瞬间又给补回来了。外加这次回去短短两周时间,一直住在姥姥家,我又是从小吃姥姥做的菜长大的,及时严格控制再控制,姥姥知道我的死穴,变着法儿的做我爱吃的东西,我只好放开肚子吃,减肥的事情还是回美国再说吧。 先是这涮羊肉,家里、下馆子加起来吃了四五顿,更可怕的是,曾经连续三天的午饭都是涮羊肉,这次可算是把我这几年没吃到的羊肉都给补回来了。外面咱不说,家里再简单也得摆上那么7、8样才能开涮。 看看这满桌子,荤的有羊肉、肥牛、蟹肉棒、大虾、罐头肉、血豆腐;素的有木耳、豆皮、金针菇、土豆粉丝、白豆腐、生菜,外加上两瓶饮料。蘸料是自己家调的,我几个姐妹是无辣不欢,所以小料是辣椒油多多的,我自己的是单独不放的。图片是第一次吃,以后两次还有百叶、糖蒜、土豆片、魔芋丝、火锅面什么的,太多了,记不清了。 下面这张照片是姐妹几个第一次在姥姥家聚会晚餐,大姨制作全部菜肴。上次虽然回去两个月,但是我没住姥姥家,再加上出去旅行和自己的事情,竟然和大姐没见到面,所以这次我回来,所有人特地都在这天回姥姥家吃完饭。这一桌,按照二姐的说法:满足了所有人的需求。 有:熬白菜、辣子鸡丁、不辣鸡丁、炒茭白、炒茄子、辣白菜和熟食。 不辣鸡丁和炒茄子是我的,尤其是茄子,我是永远都做不出姥姥亲手烹制的味道,所以临走前姥姥又特地给我做了一回。辣子鸡丁是姥姥的招牌菜,无人能敌,不过我吃不辣的。熬白菜这个也不用说,曾经和姥姥两个人在家每天中午晚上就吃熬白菜,连续吃了一个月!最关键的是,还没吃腻! 好吃不过饺子。回家最爱吃姥姥包的韭菜鸡蛋馅儿的,这次还有芹菜的,那天晚上吃多了。 又是家宴,下图实临走前姥姥的聚会,姥姥特地做了炖肘子,姐姐妹妹就给吃光了!小舅每周回来一定要吃鱼,这周改成了清蒸,两条鱼都吃光了。心里美拌的凉菜,那叫一个好吃,过年也就是这些菜了。 回来免不了下馆子,上次回国虽然吃的开心,但总会有错漏的。这次能补上的我就全给补上。 首先就是西单77th街地下一层天府豆花庄的鸡丝凉面。我从6块钱开始吃,到现在都涨到14了,特地带了某人一起去,可是他觉得一般,不是西城的孩子,无法理解。 这是吉野家新推出的温泉牛肉饭,味道真一般,虽然只是招牌牛肉饭放了颗温泉蛋,但是温泉蛋真的不是这样吃的,这样既糟蹋了鸡蛋又恶心了牛肉饭,吉野家这几年推出的新品都被我吐槽过。 接下里不得不说说日昌,因为我差点去了两次。9月份那次,妹妹就老想着请我吃日昌,可是两个人一直没能乔好时间,这次本来姐姐也说要吃日昌的,最后先和蜜们吃了一顿,瞬时打消再来的念头。 我在网上没做什么功课,就瞄了一眼大众点评,记住了什么锡纸包鸡翅是推荐的,剩下的就是看哪个顺眼就点哪个,蜜说她吃过两回,剩下的就让他做主了。其实现在我都几乎忘了吃过什么了,照片拍的也不全,可见这家馆子并没给我留下什么深刻的好印象,亏我还在寒风中等了40分钟的位。 有锡纸包鸡翅、避风塘虾、水果捞、榴莲酥、港式奶茶,还有牛肉煲仔饭和咖喱鸡煲仔饭,我觉得避风塘虾还凑活,不过自己也能做,改天在家试试。我觉得日昌有些名过其实,价格倒是还算便宜,三个人大概200块人民币左右。不过等位吃这个,下次我实坚决不干了。 姐姐妹妹多,轮番吃就能吃上好几顿,找个周末,三个人跑去西单蕉叶,这一顿400出头,比起日昌,那可是贵了一番! 我挺爱吃泰菜的,自己还在家做过菠萝饭,很高兴的说,自己做的味道不比蕉叶差。(这里的菠萝饭还放了椰浆,这个我得记住。) 吃泰菜必须来份东荫功汤和绿咖喱,他家的咖喱菜式太少了,最后点了个海鲜咖喱,味道不错。蛤蜊沙拉也挺爽口,妹妹点牛蛙也很好吃。 一个姐妹聚会结束,另一个姐妹聚会开始。大家都生活在西边,于是晚餐又定在了西单Mr. Pizza。 这家的Mojoto极其极其难喝,服务员一端上来我的心就瓦凉瓦凉的了,样子就不对,简直就是一杯香精+色素直接兑水。点的金牌土豆披萨也没印象中好吃,后来被某人嫉妒+鄙视的吐槽说我们点错披萨了。好吧,那晚我们吃了很多土豆泥,我不胖谁胖? 每次临走的最后一顿晚餐都是和妈妈吃的,不过这两次离的实在太近,我都不知道自己想吃什么了,最后去的鼎泰丰,老贵了的包子还要10%的手续费,唉,也是开在新光天地,不贵也得贵了。 第一次吃鼎泰丰,点了他家最贵得两种包子,黑松露和蟹粉两款。最后证明,最贵得不一定好吃,我爱吃蟹粉的。 回北京就要被美食淹没,还去了西单的渝信,又在全聚德吃了顿烤鸭,在爷爷家吃了松鼠鱼。现在让我再想吃什么,估计就是来一碗鸡丝凉面,清清肠胃。 最后来一杯星巴克的拿铁吧,西单中友那家做的是目前喝过做的最好的了。
回到帝都(十二)打卤面
这次回到帝都,一直住在姥姥家。我是从小在姥姥家长大的,直到大学毕业,工作之前一直住在这里。姥姥做的饭菜就是我从小到大的口味。虽然近些年回来的少了,但是每次回来姥姥还是给我做我最爱吃的食物,像是什么烧茄子、熬白菜,韭菜鸡蛋馅儿的饺子,还有我最爱的西红柿打卤面。 小时候姐妹几个的吃面条还是无量,不吃个肚歪不结束。每年的生日也一定要吃姥姥做的长寿面才可以。这天早上,姥姥就向我通告了中午给我做打卤面,我迅速将这个消息通过微信告诉了在上海出差的姐姐,姐姐迅速回复说,周六她回来也要吃一样的,我表示会告诉姥姥,至于吃不吃得上,看缘分了,哈哈。 这次为了好好像姥姥学习,争取回到美国自己也能做出熟悉的味道,所以将所有操作步骤都拍了下来。 材料:黑木耳、鲜香菇、后臀尖(肥中带瘦)、西红柿、鸡蛋、葱、姜、黄花菜(这里没有,但放点更好吃)、葱姜末 调料:花椒面、酱油、盐、水、淀粉水 做法: 1. 葱姜切末,后臀尖切约1平方厘米面积的薄片(图中的量是因为还有炸酱的肉,所以分成了两摞),黑木耳泡发后撕碎,香菇、西红柿切小块,鸡蛋打散。 2. 锅内放油,6成热时放入肉片,不停翻炒,微微变色时放入葱姜末,花椒面继续翻炒,再接着放木耳、香菇块,因为这两样不容易熟,所以多炒几下,直到半熟时放西红柿碎,炒约2分钟,所有食材拌匀。 3. 锅内加一碗水,放酱油和盐调味,盖上锅盖,稍微焖一下,约3分钟左右,西红柿变的软烂,香菇木耳已熟,并且入味。 4.放淀粉水(约15ml, 1 table spoon)拌匀,最后放入蛋液,慢慢沿着锅边倒入。待蛋花成型即可。 这次总算纪录下来了。姥姥还有不少拿手菜,像辣子鸡丁,不过我对肉类好像不敏感,学过一次,不太像姥姥做的,也就不怎么做了。
回到帝都(十) 在家吃饭
我发誓,这是回北京的文章里最后一篇关于美食的了。回国这两个月赶上天气不错,吃的不错,心情也一直很High,外加上跑到哪里都带着iPhone和我爸的无敌兔,所以照片真是拍了不少。回顾一看才知道,自己这两个月真是口福气大大的有! 两个月没下过厨房,没动过刀,尤其是后来,妈妈每天早上起床后就给我做好午饭,那种感觉,真是。。。不能详述,有妈的孩子是个宝!
回到帝都(九) 零食
北京下了雪,就在我回到美国3天后,唉,又没有赶上。今天在网上看到一组照片,拍的是雪后的故宫,真美啊,宁静、庄严、肃穆。本来这次回国还要计划去趟恭王府的,可一想到,现在既赏不到夏天的荷花,也观不了冬日的雪景,于是放弃了,就差这么几天,就能又勾划掉一条我的回国计划行程。 在整理照片的时候,发现电脑里还有不少没发布的,大多都是吃的,这次回国真的是一饱口福,体重我已经没再管了,反正回到美国还能瘦下来。 其实我还吃了不少,只不过有的没有及时记录下来。譬如去永和大王买了根油条,吃完只需5分钟,等待就要10分钟;姥姥家楼下的煎饼果子,涨到¥4了,味道还是不错;工大食堂的凉皮也很好,吃了好几顿当晚饭,就卖到到9月份,而且每天中午就卖光了。大概还有,记不得了。
回到帝都(八) 自己的时光
即将离开的时候,北京直接略过秋天,进入到冬天。傍晚的风有四五级,叶子还是泛绿的,在树梢飘啊飘,飘啊飘的,不过还没到掉落的季节,即使风再大,还是挂在上面。 临行前跟赶趟儿似的,淘宝、医院、理发、姥姥家、爷爷家、参加并行动支持蜜的婚礼、和妹妹吃完饭、和爸爸告别,和妈妈吃晚饭,收拾东西,最后的一周,每天都充实的不得了,了不得。 其实回国后日子更忙碌,安安静静找个下午去喝杯咖啡,看完一本书的想法直到最后一个周五的下午才实现,还是在从东四环赶到了西5环,再回到西二环的西单,晚上和别人约好吃饭中间空出来的2个小时。看完了《北京青年》,不得不说,这书写的比电视剧还差,在豆瓣上无法选择更低分数的情况下,给了个一星。我特意赶过去的Costa咖啡比印象中也差了很多,正好和这本书搭,负负得正,正的分数是我的好心情给加上去的。大杯子还是很喜欢,双手抱着很温暖,可是一个大号的就要¥90,我还舍不得,顺便办了张会员卡,尽管可能一年我都用不到一次。 西单很热闹,东边也很繁华。去新光天地的路上,夕阳已下,留下天边一溜儿白,高楼大厦,灯火通明。 每次都是快离开的时候,才发现错过很多。不知道之前都忙什么了。
回到帝都(七)十月下馆子
不想说离别是伤感的,毕竟这几年总能找到回来一次,但每次即将离开时,心里确实没有底儿,下次的归期是何时。所以家人、朋友询问时,这能回答“不知道,如果有机会,一定会回来”。 九月回国的兴奋感还没消却,十月就来了,过上倒数的日子,家人、朋友开始约着吃饭,彻彻底底吃了一个月的肉。前两天和某人通电话,说回去得清清肠胃,吃一阵子素食才好,某人在电脑的另一端咬牙又切齿。我有良心,基本上饭菜都拍好照片了,某人就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一下也好。 回来吃的馆子次数最多的是“武士”,位于华茂B1 ,屈臣氏对面,红卡咖啡的老板和一个台湾人合开的铁板烧,他家还有一个水吧。有套餐也可单点,套餐里有一人份、两份人,根据食材不同,价位也不同,两人份最贵的是¥288,我吃的都是¥228那份套餐,现在特价¥188。妈妈爱吃的是套餐里选择的烤羊排和鱼子酱蒸蛋,妹妹最爱吃牛排,我是还好,给什么吃什么,很喜欢用蒸扇贝里的汤泡饭,这是用黄油+蒜汁+鲜味汁(我猜的)做的调味汁。每次路过,里面的人都不少,尤其是饭点和周末,基本都可以满座,不少是一个人去吃,现在大家都挺想的开的。 有个寒冷的周日夜晚,和好朋友一起去了陶然亭的“老五涮肉”,我是第一次听说,到那里一看,这叫一个火!生生是外面排队等了半小时,进店等上菜等了半个小时,里里外外,密密麻麻摆了将近40个桌子,全满了,我们7点进门9点离开,夜宵的高峰又开始了,北京人真爱吃! 地点在地铁四号线陶然亭站A口出去,见着胡同口右拐往里走,实在找不到就问路,估计附近的人都知道。 这是是久违了的铜火锅,碳烧热,朋友说,现在那种电火锅叫“涮肉”,用这种铜火锅才是“火锅”,我同意。点了机切羊肉、手切羊肉、鸭肠、羊油(只为了增加汤鲜味儿)、百叶、血豆腐等等还有一大堆蔬菜,主食有烧饼,还有非常臭香的酱臭豆腐配炸窝头片。 大鸭梨属于家常菜,量大是特色,好吃不好吃看个人口味了。某天晚上突然想吃烤鸭了,就来到家附近的这家大鸭梨。宫保鸡丁还可以,野笋拌猪耳推荐一下,剩下的菜就非常之一般。鸭头特别特别的辣,我用水涮过几遍,仍然觉得辣,糟香小黄鱼也一般,千万别点鱼香肉丝和菌菇汤,前者太难吃,后者太坑爹,和菜单上的图片完全不一样,照片上是金针菇和各种菌菇,实物寥寥数根茶树菇,放上几片火腿和几个鱼丸,鱼丸就是淀粉球,汤也特别咸。 这次回来,和妹妹聚了好几次,嘿嘿,我这个姐姐被请了好几次,都不好意思了。。。上周临别前最后一聚,在西单吃无可选的情况下,跑到了翅酷。她上学那会就爱吃这个,我周末回家,不是晚上带她来这边吃,就是买好打包回去给她加餐,可她就是吃不胖,基因好啊!几年没来了,¥3一串的鸡翅涨到了¥6,可是味道好像没有以前好了。吃虽然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此时此刻,和妹妹聊聊天比较重要,姐妹两个,来一瓶啤酒,一盘烤串,两个小菜,吃的非常开心。 临行前最后一晚的晚餐选择在了金鼎轩,很失望,鲜虾烧麦和菊花山药果里猪油的味道很大,烧鸭太肥了,很腻人,最令我失望的是奶茶,虽然是自己放糖,两个糖包放进去,一点甜味都没有,奶茶要的不就是温暖和甜蜜吗?这样的奶茶一点幸福感都没有,过后,我去武士买了一杯改善一下不好记忆。唯一成功的是妈妈点的葱油拌面,可惜,我会做。我看以后回国,金鼎轩可以从我的外食清单上彻底消失了。 某天和姐姐去官园,顺道去了乌办,可惜来的不是饭点,烤肉没有,新疆凉拌菜也没有了。酸奶仍然很好喝,馕炒肉里的肉太少,炒片没有家里楼下不远的小饭馆做的好,姐姐说烤包子还行,我没什么兴趣。 剩下的就是随便在外面吃的。有拉面、拉条子、羊头肉、家炖黄鱼、蕨根粉什么的,最有意思的是老北京里竟然有一道“八爷鸭方”,这难道不是“花家仪园”里的招牌菜之一吗,也是我很喜欢的一道菜,可惜,抄了名,学了形,味道还是不好吃。(自己记下,用油豆皮包皮,馅料是鸭肉和菌菇,改天自己在家试试) 基本上就是十月份在帝都的晚餐外食情况,吃的这么丰盛,我不胖谁胖?现在都不敢量体重了。两个月没做饭,之前手指上被菜刀磨出来的茧子都快平了,现在能深切的体会到“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深刻含义,可惜这样的日子即将结束。 十月份其实还有一些其他的食物准备PO上来,给自己留个念想,有爱吃的零食,还有妈妈每天准备的爱心午餐,真好吃!等下一篇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