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 🇨🇦枫叶国的第一次旅行–美食篇

    自由行的意义就在于,每到一个地方,你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去挑选自己想要尝试的事物。对于我而言,当地的美食就是吸引力之一,所以来到温哥华之前,我也是在网上做了一番功课。温哥华华人多,所以中餐馆也很多。这一点在下飞机后加拿大的海关就能感受到了。机场的文字都是英语、法语和中文构成,我有种在国内的感觉,因为这边的华人太多了,连布局、气味都极其的相似。来温哥华之前,有去过的朋友跟我们说,中餐比湾区要很多,我也做了很多的功课,挑选了一些餐馆,但是这几天下来,对中餐很失望,相反,其他的餐食却感到惊喜。

    中餐馆大多只收取现金,其实不止中餐馆,亚裔的餐馆都是这样,这一点很不好。

    推荐餐馆:

    Blue Fox  Cafe   

    IMG_20160703_114838

    Address: 919 Fort St, Vancouver Island, BC V8V 3K3, Canada

    这应该是我来到加拿大这边最期待的一家馆子了,但实际上这家是供应早餐。我在门口排队了一小时才进去,进去后又等了半个多小时才上菜。他家官网上有菜单可以提前下载,结合Yelp的网友返图,基本上就可以决定自己想吃什么了。虽然等待的时间很久,但我还是要说,值得!

    首先介绍咖啡吧,我点的Steamed Vanilla Almond Milk,咖啡也等了将近十几分钟才拿到。质朴的杯子里,一层层奶油,将咖啡盖住,封住咖啡的香气,却更加引起我对它的好奇,上面撒了杏仁糖浆和些许的肉桂粉,一口喝下去,咖啡透着奶香,和清甜的奶油,甜味升级的杏仁糖浆,肉桂的香气融合在一起,这有层次,却又感到了口感在进阶,那个进阶的过程太短暂了,似乎就在口里停留了1秒钟,所以要忍不住继续喝下去,多多体味这种幸福的感觉。好赞!

    IMG_2869-1

    早餐(虽然应该说是我的午餐),我点的是Eggs Pacifico。端上来的时候,看到满满地Cheese感觉会腻,但是没想到,Smoked Salmon和溏心蛋就是中合了味道,反而觉得清新起来,垫在最下层的Bagel一点也不硬,软硬适中的口感带着新鲜出炉的温热感,持续在口腔里加温,沾上酱汁,真的一口接着一口啊!

    IMG_20160703_124331-1

    这款牛肉汉堡也相当好吃
    这款牛肉汉堡也相当好吃

    他家唯一要吐槽的地方就是等菜的时间太长了,我们等了40分钟才上菜,这其实也是造成了很多人在店外等待的时间过长的原因吧。

    Stepho’s Souvlaki Greek Taverna

    Address:1124 Davie St Vancouver, BC V6E 1N1 Canada

    IMG_20160702_124509-1

    这家希腊餐馆来过两次。第一次是刚到温哥华的第一餐,第二次是离开温哥华前的最后一餐。第一次点的是招牌的羊肉套餐,羊肉处理的很棒,完全没有腥膻味,而且也没有放孜然这样的重口味的调料,简单的烹饪,却香气扑鼻,我想,羊肉的质量应该是相当不错的,所以越简单的烹饪方法才回让羊肉的香气最直接的呈现,尽管每个套餐里只有一只羊肉串,但是你会发现这个套餐绝不单调!米饭应该是在煮的时候有放过橄榄油、黑胡椒和其他香料,有嚼劲,却忍不住一口接一口的吃下去。烤土豆也要赞,美国的土豆真的很腻,要闷就是感觉很游,要么就是土豆泥再加上厚重的gravy,但是这个烤土豆,事前应该先稍微蒸过一下,然后放倒烤箱里烤过,所以内心既绵软又带着劲道,外皮呦一点点的焦香,我真的是空嘴就吃光了这两大块土豆。沙拉也很好吃,我特别爱吃里面的黄瓜,吃过肉和米饭后,来上这么一块黄瓜,清甜的很~

    IMG_2943-1

    第二次点的Meat Platter。上的是羊排,端上来看着非常的完整,但是稍微用刀子切一下,骨头和肉就完全的分离,就像是当年在成都看到老妈蹄花一样,内芯部分已经骨肉分离,但肉仍然保持着最适度的口感。好吃!

    这家馆子应该是所有华人都会推荐的餐馆之一,每次去都是亚裔很多。味道也真的不错,折合成美金,很实惠。

    Baguette & Co.

    IMG_2942-1

    这家店就在Stepho’s Souvlaki Greek Taverna的旁边(就是Davis St的那家),红色的招牌还是很显眼的。当时Stepho’s还没有开门,所以来到这家打算先吃个甜点,点了一份Royal Choco,惊为天人啊。巧克力粉应该选择的是无糖的,奶油部分的甜度又不会太甜,蛋糕体的部分其实是一块脆皮,很生脆的那种感觉,不会太硬也不会太软,脆的刚刚好,一口咬下去,脆皮在口腔中断裂。先是巧克力粉的苦涩,伴随而来的巧克力奶油的绵软,一下子稀释了苦涩,然后脆皮新鲜感配合的刚刚好,不会感到枯燥和腻味,反而会更有兴趣想吃下一口。我真的是一下子就爱上了这家店!

    IMG_2938-1 IMG_2939-1

    后来吃完饭,我还再次来到这家,打包了一份蛋糕和croissant。尽管不是新鲜从面包房里出炉的可颂,但是黄油和面粉融合经过烤制后的香气依然扑鼻,面包柔软有韧劲,是我最爱的力度,配合一杯Doppio,只能说:完美!

    这次的体会就是习惯的馆子的食物都有一种循序渐进的味道,正是这样的步骤,才让食物在口腔里,记忆里留下最深的印象。

  • 🇨🇦枫叶国的第一次旅行--雨中的温哥华,随性的走走看看

    第四天,温哥华下雨了。雨中的温哥华更显绿了,今天要回家,趁着上午还有点时间,就随便逛一逛。去了趟Queen Elizabeth Park和Museum of Anthropology。这都不是既定好的行程,而是临时决定,自由行不就是这样才有意思吗,每一天都有随机事件发生,随心而至才会有更大的满足吧。

  • 🇨🇦枫叶国的第一次旅行--温哥华的第三天,生活的美好

    到温哥华的第三天,晴朗的蓝天开始聚集了乌云,而我们今天没有什么特别的安排,吃了一顿并不好吃的早餐后(这顿早餐甚至让我对温哥华的美食产生了深深的质疑),决定放弃去卡皮拉诺吊桥公园Capilano Suspension Bridge Park。卡皮拉诺吊桥公园也是去温哥华旅行必去的游览地之一,但估计那天的天气很阴,颤颤巍巍的吊桥和我的心情不是很搭,所以决定去Grouse Moutain。天气真的很阴,上山其实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先是乘坐登山缆车,一边升高,一边俯览温哥华全貌,不得不说,温哥华的绿色真的很多,而楼房、居民区在绿色中间,竟变成了点缀,怪不得很多华人都喜欢来这里生活。

    从缆车下来,山上的雾气非常大,尽管我穿了件外套,但是不保暖,手脚冰凉,我想晴空下,这里能看到更美的风景我们还有一段高空缆车,即使我有些恐高,但还是硬着头皮上去,不敢往下看。更高处的地方雾气更浓,5米远的地方就已经看不清人了。非常可惜。从山上下来,冷意一直没有退去,开车往温哥华市区开,路过一家日本拉面馆,一碗热乎乎的拉面把我从冷意里解救出来,整个人才正式被叫醒。下午不能荒废,于是决定去格兰维尔岛(Granville Island)。

    攻略里说,格兰维尔岛类似北京的798,像是个艺术生活区。可惜,我没有去过798,正好没有既定的印象框架,更适合来这里看看。停车位也真是不好找啊。格兰维尔岛其实不大,如果不是每家店都进去的话,2个小时足矣。这里的确是艺术生活区,有艺术的博物馆,也有农贸市场(专门接待游人,而且商贩大都是华人),有小商品的商店,也有街头艺人。很热闹。农贸市场是很多人相机里照片的主角,商家把五颜六色的水果摆在一排,煞是好看,价格我问了下,比美国还要贵一些。加拿大的物价比美国低一点点,所以这个价格对于我就没有什么吸引力了,但是游玩了几天,在这个艺术区里走累了,看到这样新鲜的蔬果,也都会心动吧。

    今天是来温哥华的第三天了,我喜欢这里,喜欢这里的生气。游客轻松惬意,商家不愁生意所以态度也很好,靠海吃海,市场的门口还有小艇,想出海游览就可以直接上船,让自己放松、高兴的选择很多,在这里,找个地方坐下,喝杯咖啡,感受一下生活的安定和富足,内心都能感到,什么是岁月静好。

  • 🇨🇦枫叶国的第一次旅行--Victoria Island

    来到温哥华的第二天就起了个大早,因为今天的目标是Victoria Island。根据攻略,先查看了一下早班邮轮是几点开,根据我们的情况,我决定早去早回,6点钟就已经到了BC Ferries Tsawwassen Terminal买了票等待游轮出发。你会发现选择早班的人还是挺多的。

    起了个大早,又要在游轮上呆2个多小时,所以大家一上船就奔向了游轮上的餐厅。不用多高期待,都是汉堡、蛋糕或事煎蛋这些,随意吃些垫下肚子,再在船上迷瞪一下。养精蓄锐上岛玩。

    下了船,就赶紧出来,去买车票。岛上有一种汽车通票,5加元/人/张,好处就是你在岛上搭乘的远途公交车都能用到。因为从码头开到所有的景点,都至少要1个小时的车程。如果不知道票价多少钱,买这个车票就很划算。但是要记住,买票时,至收现金,不设找赎。

    维多利亚岛上除了辉煌的建筑皇后饭店和议会大厦,就是还有举世闻名的布查花园(Butchart Gardens)。这个在废矿坑上建立起的花园,经过百余年的建设,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的花园。可是我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所以选择了另一个景点—Craigdarooch Castle 魁达洛古堡。

    这座古堡其实如果和看过的Hearst Castle古堡相比较,都比不过,但是在当时,却是维多利亚岛上最高、最豪华的建筑。商人Dunsmuir 夫妇靠着煤矿发迹,成为当时最有钱的人,可是Dunsmuir本人没有等到古堡落成就去世,他的夫人及子女继承了所有的财产。屋内还有钢琴式、舞厅等多功能室,光是钢琴几乎每一层楼都会有一架,在19世纪,这真是富豪之家、上流社会才会有的布置。今天看来,也不觉得穷酸,仍能想象得到当时的金碧辉煌。

    选择这里还有一个原因,我发现这里和我想去的Blue Fox Cafe是同一个方向,坐公交车时发现,距离相当近,走路20分钟即可到达。

    从Blue  Fox Cafe出来,我们的目的地很简单,就是帝后饭店(The Empress) 和议会大厦(The  Parliament Buildings),这两个建筑都在码头。

    这里果然非常受游客的喜欢,我到的时候,皇后饭店的外面在维修,有的地方被遮住,虽然有点丑,但是还是挡不住它的威严。当初维多利亚女王曾到访并下榻于此,所以这里也是接待政商名流无数。重新装修是不是又要接待什么人到访了呢?据说他家的的下午茶很好吃,不过刚刚吃饱的我没有进去。

    饭店的街对面就是议会大厦,放假人多,排队参观的人很多,我问一下,我们要等至少1.5个小时才能进去。所以就放弃了进去游览,有些遗憾,据说,这里33座穹顶。可以想象的到,19世纪的英国正是最强大的时候,里面会设计相比是流光溢彩,庄严的高不可攀。那就留到下次再去吧。

    Tips:

    1. BC Ferries Tsawwassen Terminal

    Address: 1 Ferry Causeway, Delta, BC V4M 4G6,Canada

    官网查时刻:https://www.bcferries.com/bcferries/faces/reservation/booking.jsp?pcode=GUEST

    每隔一小时一班船,汽车可以上船。码头有停车场,挺一天是19加元,如果是玩的快的话,其实不是很值。不过这个要算好时间。

    2. 美国手机卡在加拿大用不了,除了T-mobile,建议提前在有Wi-fi的地方先下载好地图,这样去哪里都能离线看地图,很方便。

    3. Victoria Island岛上的公交车是不报站的,完全就看自己能不能看到站牌。下车前,要按下车门旁边栏杆上的下车按钮,通知司机有乘客下车,否则司机就会到站不停。

  • 🇨🇦枫叶国的第一次旅行--温哥华的第一天

    袁腾飞老师说过,美国的位置得天独厚,南北两大洋,东西无强敌。在北美洲三个主要的国家: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加拿大和墨西哥其实都无法与美国相抗衡。但是加拿大和墨西哥又不一样,她们的国境线和美国紧紧相连。两个国家的人民其实生活也紧紧相关。无论是在西雅图,还是在纽约,持有效证件的人,这两国人走动起来跟串门似的,就这么方便。可是我来美国这么多年,却是第一次去加拿大。

    从SFO飞到温哥华挺快的,两三个小时就到了。温哥华这边华人特别多,所以在海关就能看到中英法三种语言的提示牌。7月的温哥华比我想象中要凉爽很多,在Stepho‘s吃过午饭,便直接去了Stanley Park。

    Stanley Park其实就是一座大型的城市街心公园,三面环水,依水而建,环境很好。很多人都在公园门口租自行车,绕着公园骑行,公园里草坪上也有不少集会,很多家长学生在举行活动,当然游人是最多的。我们开车,就错过了租车点,索性就开车缓缓的绕着公园开,看到合适的地方就停下来看看海,看看开过的轮船,忙碌的生活,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感觉真好。公园里也有很多景点,不过我们都没有刻意去找,开车走到哪里就算是到哪里。

    蓝天白云,青山碧水,远处的狮门大桥,坐在水边看风景都会忘记时间

    Gas Town是去加拿大必去的旅游景点啊,在做旅行攻略的时候,就看到介绍,一定要去看看那座全世界第一座的蒸汽钟。利用地底的蒸汽带动时钟的发条,每隔15分钟蒸汽就会从地底冒出,发出鸣响。在现代电子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再看看这些靠机械就能创造出神奇效果的产物,觉得分外迷人。我一直也偏好这些纯机械制造的东西,每一个零件都需要完美配合,齿轮、轴承,严密的嵌合,对时间和误差的精准掌握,完全就靠人力的计算,我总有一种穿越的感觉,科技让生活更简便,却也让人不想动脑、不想动手,变笨了。

    Gas Town 非常的复古,红色砖墙,琳琳总总的店铺,连招牌也都是散发古典气息的花体式写法。仿佛下一秒钟,从店铺内推门而出的是身穿落地长裙,带着蕾丝手套,和小帽子,手持太阳伞的英国小妇人,而街边停靠的是马车。我喜欢这里,Gas Town也是此次温哥华之行,我最喜欢的一个地方。

    不能免俗的拍拍蒸汽钟,透明的玻璃将钟表内部运转显露出来,如果不是避讳别人误以为我有问题,我想,看上半小时都不会觉得腻。

    加拿大广场也是温哥华的地标之一,五组由玻璃纤维制成的白帆和悉尼歌剧院相似,虽然只要是在海边,有白帆造型的建筑大多都不会难看,看是白帆也真是有些不够创意。开车既然路过也就过去看下就好了。这里有很多游人,附近还有个水上飞机停靠的码头,经常有水上飞机的起飞和降落,若是饭后遛弯儿来这里,或是买个汉堡和薯条来这边坐坐,倒也是个放松的好去处。不过有些不好停车。

    当日详细行程:【Stanley ParkGas Town】—【加拿大广场(Canada Place)English Bay

    Tips:

    加拿大的所有公共停车的地方都是需要付费的,包括Costco。

    加拿大的酒水需要去专门卖酒的地方,连超市里都没有包括Costco。

    星巴克的咖啡可以用美国App直接付费,汇率还不错。

    对加拿大中餐不要期待太高。

  • 🇨🇦枫叶国的第一次旅行--准备工作 & Tips

    据说在美国的申请加拿大签证比在国内的申请的时间还长,不过我没有尝试过。拿了绿卡后,这个烦恼也自然没有了,所以这个独立日,便安排去温哥华,那里的天气不错,吃的也不错,好符合我对于度假的想法。

    不过去加拿大之前,还是有一些注意事项的。

    1. 多备零钱,和不收Transaction fee的信用卡。加拿大很多地方都需要零钱的,例如停车场(加拿大公共场所的停车场全都需要收取费用,包括Costco,公共公园等),博物馆存包之类的地方。信用卡最常见的就是Visa 和 Master,外国卡都需要收Transaction fee,Discover卡是不收的,但是可使用的地方很少。Chase Sapphire卡也是不收的,这张卡非常适合经常旅游或外出的人士,很方便。

    2. 需要兑换加拿大元的现金。加拿大的中国餐馆很多,但大都都是不收信用卡的,即使收,也只能消费满$50。此外,很多韩国餐馆业是不收的。所以想吃亚洲美食的话,还是至少要有备上一些现金。

    3. 加拿大买酒只能去专门的Liquor Store或国际航班的机场候机楼,超市里都没有的。通常Liquor Store会有5% 的折扣,这就相当于免税了,也不错的。

    4. 入关的时候,持中国护照+美国绿卡,还是要走普通入关通道。

    5. 入境加拿大之前,还需在网上填写Electronic Travel Authorization (eTA),费用是$7/人,一般是留出48小时的批准时间。有效期一年。持有效加拿大签证的人士就不需要申请了。

    6. T-mobile在温哥华是可以使用的,但很慢。所以建议提前先下载好当地的地图,这样查找会很方便。并且还需要大容量的充电电源,有的租车上没有USB充电口,并且也不会提供点烟器的充电线。

    7. 星巴克物美价廉,且接受美国的Apps,汇率兑换的也很公平,关键是店内Wi-Fi信号很强,到处都是,是很好的休息点。

    服装准备:温哥华的7月初的天气还是很晴朗的,艳阳高照,偶尔也会阴雨阵阵,在那边短短5天,我都赶上了。特别是出发之前,我还提前查了天气,说没有雨的,但有时候不那么准的。所以,至少要准备:春秋穿外套一件,牛仔裤或是相同厚度的长裤一条,帽子,Tee随意,轻薄的裙子也是可以穿到的。厚裙子不推荐,可带件风衣,或是厚围巾。最后还有墨镜。

    护肤品:防晒!防晒!防晒!因为真的太晒了,我还是在白天补过防晒霜的情况下仍然被晒伤,所以防晒工作一定要做好。其他护肤品要带上保湿、滋润的产品,最好每天晚上敷一片保湿面膜。滋润度高的身体乳、护手霜也是很需要。最好有护发素,否则都发会变成草。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

  • 2016年夏天的菜园(待续)

    今年春天的雨水多,本该是高兴的,但是下雨带来的低温也缓慢了植物的生长,而且小虫子格外的多,Slug, 蜗牛🐌嚣张到极点,我辛辛苦苦育好的苗,一夜之间就可以被消灭一半。进入五月下旬,天气开始变得极热,存活下来的菜苗开始生长,但是一些也被晒死或是缺水而死。连每年都丰收的西红柿,今年也没有结多少个。若说唯一丰收的大家就是黄瓜了。苗是从LOWES买来的,长的还算快,所以在某一个早晨,我检查植物叶子发展状况时,第一个小黄瓜已经结好,然后每隔几天就能收获一堆了。

    May 1st. 树莓(Raspberry)初长成
    May 1st. 树莓(Raspberry)初长成
    May 11. 今年的🍓 so big!
    May 11. 今年的🍓 so big!
    IMG_2551
    May 15. 继续大🍓
    IMG_2706
    June 15. 第一个黄瓜无意中发现
    IMG_2707
    June 15. 小黄瓜不少啊,期待收获
    黑莓开始进入丰收期
    黑莓开始进入丰收期
    IMG_2772
    June 19. 第一个黄瓜收获了,竟然有259g
    IMG_2774
    June 20. 黑莓🍓收了一碗。草莓已经没有大的了,现在都是小小的
    IMG_2780
    June 23.第二批黄瓜赶紧收起来,这些有1058g
    IMG_2794
    June 25. 周末早上去菜地里,没想到竟然收了这么多!有12根
    IMG_2809
    June 29, 继续收黄瓜,黑莓🍓也收了不少
    June 6. 离开4天,结果回家就收获这么多,21根黄瓜,还有一小把小番茄和黑莓,还有一颗草莓
    July 6. 离开4天,结果回家就收获这么多,21根黄瓜,还有一小把小番茄和黑莓,还有一颗草莓
    July 7th。小番茄开始收获啦,好吃呢!
    July 7th。小番茄开始收获啦,好吃呢!
    IMG_2966
    July 12, 大的番茄今年收获很惨,就这些,紫番茄基本上很小就必须摘下来了,否则就烂在了纸条上。小番茄一如即往的好。这次还有一种圆圆的番茄,不大不小,味道不错哦。目前有两株长满了果实,期待
    IMG_2975
    July 13,又收了一批黄瓜,这批继续送人。
    July 17, 西红柿少点,黄瓜还凑活。
    July 17, 西红柿少点,黄瓜还凑活。
    July 17, 百香果快成熟了
    July 17, 百香果快成熟了
    July 17, 竟然结枸杞子了。。。我原只想吃叶子的
    July 17, 竟然结枸杞子了。。。我原只想吃叶子的
    July 17, 成熟的百香果掉落在地上,打开发现里面干的差不多了。虽然味道还是有点酸,但是好香啊!
    July 17, 成熟的百香果掉落在地上,打开发现里面干的差不多了。虽然味道还是有点酸,但是好香啊!
    July 19,今年西红柿的收成真的惨重啊。每年都剩下很多,今年不够吃。黄瓜也差不多了,秧子上没有结几个新果。
    July 19,今年西红柿的收成真的惨重啊。每年都剩下很多,今年不够吃。黄瓜也差不多了,秧子上没有结几个新果。
    7.20 🍉!大牛说还有一周左右就可以收了
    7.20 🍉!大牛说还有一周左右就可以收了
    7.24 西瓜竟然裂开了!!!赶紧摘下来
    7.24 西瓜竟然裂开了!!!赶紧摘下来
    瓜皮很薄,味道很甜,特棒好吃!
    瓜皮很薄,味道很甜,特棒好吃!

    IMG_3077

    7.24 今年收成惨淡的西红柿。黄瓜也快没了。百香果开始陆续紫了,慢慢收集做果酱。
    7.24 今年收成惨淡的西红柿。黄瓜也快没了。百香果开始陆续紫了,慢慢收集做果酱。
    8.1 黄瓜真的是收的差不多了,把这些摘下来,藤上可视范围内大概还就3、4根左右吧。小西红柿收了不少,但是塑料盒里的饼不好吃
    8.1 黄瓜真的是收的差不多了,把这些摘下来,藤上可视范围内大概还就3、4根左右吧。小西红柿收了不少,但是塑料盒里的并不好吃
    2016-8-11 估计差不多最后几次收西红柿了
    2016-8-11 估计差不多最后几次收西红柿了
    2016-8-17 百香果
    2016-8-17 百香果
    2016-9-8 豇豆长出来了。我爱吃这种豆角。凉拌、做酸豆角都好吃,还特容易熟,今年种的少而且晚了,明年多种点
    2016-9-8 豇豆长出来了。我爱吃这种豆角。凉拌、做酸豆角都好吃,还特容易熟,今年种的少而且晚了,明年多种点
    9/12 水足,豇豆就长出来了,这些又够一顿了。
    9/12 水足,豇豆就长出来了,这些又够一顿了。
    9/19:洋姜花~像小雏菊一样好看,已经在想明年接着种了
    9/19:洋姜花~像小雏菊一样好看,已经在想明年接着种了
    9/19: 第一批种在花盆里的闪耀收了,比想象中少很多,看来还是要明年种在馆子里才行。做了一顿汤,就全吃完了
    9/19: 第一批种在花盆里的闪耀收了,比想象中少很多,看来还是要明年种在馆子里才行。做了一顿汤,就全吃完了
  • 【试吃】柳泉螺狮粉~升级的口感!

    IMG_2795 copy

    前几年,生活在内布拉斯加的朋友来到湾区,惊呼这里是天堂,因为中餐馆子好多!他们那里想吃到中餐馆子,需要开车8个小时!好吧,我有些身在福中不知福了,但是不得不说,我对湾区的中餐,真的就是“能填饱肚子”这样的最低需求了。而且在这边生活的越久,可以选择的中餐馆也越来越少,近期也去了尝试了一些新开的,据说口碑还不错的中餐馆,总是兴致冲冲而来,扫兴而归。价格贵不说,味道也真的是普通的不能太普通了,如果非要给个评分。那么LA的中餐馆是5分标准,湾区的馆子大概也就是2分吧。

    前些日子,朋友圈都在刷“螺狮粉”这个东西。先是小范围的有人说,有个小吃,臭的难以忍受,怎么会有人要吃?有人就回复了,闻着臭吃着香。我心想,这不是臭豆腐的路线吗?没兴趣,我是臭豆腐的死忠粉,一切以模仿为存在的食物都只能排除在我的美食清单外。新鲜的事物总会引起人们的好奇心,越来越多的人说,不臭,好香,还有人说好辣,于是更多人开始讨论,XX地方有卖螺狮粉的馆子,排队的人那叫一个多,XX说,我去吃过,真的好吃哦。接着,就开始流行起来这货(见下图)

    IMG_2782-1

    华人超市里找不到的,于是借助神奇的团购和网络,朋友圈就变成了螺狮粉的粉丝圈。我仍然老神在在,毕竟团购还要$6/袋的方便粉丝,能打动我的心吗?不能!我是一个简朴的饕客(别称“吃货”)。今天参加北美省钱快报的试吃,拿到一袋螺狮粉,抱着新产品勇于尝试的态度(拜托!就是落伍了好不好,别人早就吃过几十袋了)决定尝试一下这个神奇的食物。

    打开袋子,里面的配料倒是真不少。米粉、炸花生米、辣椒油、酸笋、螺狮肉酱包、豇豆榨菜调料包、炸豆皮各一。米饭如果提前拿凉水泡过,那煮起来会很快。我自己之前做的时候,用另外一种方法,即干米粉直接放到开水里煮5分钟,然后关火盖盖焖10-15分钟,也就熟了没有硬芯,但是有时候可能会忘掉,然后米粉就变成面糊了。所以先泡再煮会比较可控一些。煮好米粉后,再烧点水,把螺狮肉酱包加到里面,就变成了酱香浓郁的调料汤(不过还是非常具有方便面的味道)。其他的步骤的就是把配料一个个放倒碗里码放好,最后浇调料汤就好了。

    IMG_2788-1

    为了丰富食材,我还预先焯熟了些蘑菇,最后再随便撕点香菜碎撒在上面即可。

    IMG_2801

    螺狮肉酱汁调料汤构成了这碗螺狮粉的主要味道,够咸够辣,越吃越过瘾,不怕辣的人还可再加码滴入辣椒油,红彤彤的辣椒油,透着一股火热的香气,会更爽。点睛之笔莫过于酸笋和豇豆榨菜,对于舌头敏感的人来说,酸笋会有一点点臭臭的味道,但其实真的没有那么酸,也不是不可接受,如果汤里再多加一点点酸笋的汤汁,辣中带酸,会更开胃,更好吃。豇豆比榨菜更好吃。腌渍的豇豆是中国很多地方小菜的主要食材,吸饱了汤汁的豇豆口感不会软烂,有一点点生脆,却大大提升了整道料理的口感的丰富度。榨菜的出现也有带来这样的妙处。夏天吃,是很好的开胃早餐,冬天吃,带来热乎乎的温度。

    当然,再配上一杯自调的Grape Mojito,就是一顿不能再完美的早餐!

  • 晚餐食在家(四十九) 2016年的第一篇

    IMG_2401
    烤鸭,荷叶饼,甜面酱,黄瓜丝,葱丝
    IMG_2778
    日本玉子豆腐(调料:柴鱼酱油),牛油果蜜桃沙拉,白切鸡(调料:蒜蓉麻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