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北京

  • 记忆中的烤羊肉串

    北京人喜欢吃羊肉,冬天吃涮的,夏天吃烤的。

    烤羊肉串曾一度是北京夏天街头特有风情。酷夏入夜,居民区前或是夜市一角,经常会看到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围在一个不断冒出浓烟的摊子,空气中弥漫着孜然、辣椒、还有羊肉的浓香。北京的爷们一口冰镇啤酒一口肉,一边和朋友家人侃大山,一顿下来,肚子里就放了三四十串,然后挺着溜圆的肚皮,回家睡觉去了。烤板筋、烤腰子、烤鸡翅、烤馍这些都是后来才有的。这种羊肉串摊子由于设备简陋,不卫生,不环保便逐渐被其他方式取代了,有油炸的,还有一种电烤的方式,可怎么也没有用炭火烤出来的香。所以在北京,我几乎不吃羊肉串了。后来几次去新疆,才又在那边慢慢吃起了烤羊肉串。

    01年第一次去新疆的时候都是在饭店用餐,虽然羊肉口感好,肉也香,但是还是避免不了油炸和电烤的方式。04年去的时候,被当地人拉到了山上,吃的维族人准备的羊肉串,用炭火烤出来的香气,勾得肚子里的馋虫大动,明明知道自己只有3串的饭量,结果愣是吃了4串还是5串,第二天都还觉得不消化。07年再去,就在乌市的一个小市场里,找了一个全是维族人光顾的小摊,几个人又是吃了一个肚歪,回京后好久,见面时还不会说找机会再过去尝尝肉串。

    07年乌市的小市场吃的羊肉串,女生三串差不多就饱了。

    今年回国,蜜老公特地在家准备了羊肉串,小时后记忆中的味道一下子就回忆起来了,最后我好像吃了20串。。。。。。在临走前,要了他的私家秘方,等回美国的时候自己也做来解馋,没想到,这一等就是8个月。

    今天晚上自己把剩下的羊腿都给腌渍起来了,所以预告下一篇博文《吃起来没量—–烤羊肉串》。

    蜜老公家里专门有个烤羊串的匣子,设备齐全,调料合适,手法专业,味道一流
    当时烤好的鸡翅和羊肉串,瞧这色泽,再想起味道,叫我如何不爱它
  • 搬家文:寂静的观象台

    文章写于:2009-12-11

    顶着大风,也不能阻挡我前往古观象台的坚定信念,有时候就是这么轴,认定了就要做,可惜在学习上我就无法做到这一点。今天北京还是阴阴的,头发掖在头巾里,三两下,就被大风刮得四处乱飞。
    坐车到了北京站,往回走几步路,就看到古老的城墙上,那些形态各异的古老仪器与周围的钢筋水泥格格不入,却又无法拆离这城市的背景。果不出所料,这里虽然地处繁华,却是个被人遗忘的角落。风蚀过的城墙前,行人寥寥。拾级而上,风越发猛了,城墙顶上,那一座座神器,却被钢铁栏杆隔离,刚心生的亲近,却是可望而不可触。阳光透过阴暗的云,落在眼前,仿佛看到了北京经历过的斗争厮杀。风云多变换,只有这冰冷的物件才得以经历几番风雨后仍然伫立。每一尊仪器前除了隔栏,还有水泥墩围着,我努力尝试各种角度拍照,却仍然无法很好的避开这些阻碍物,不由一阵恼火。这些仪器上,挂着青铜色的斑痕,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也不想追究。反正真真假假对我这个稍微有心的过客而言,留下的只有这些照片和残留的记忆。也许这里下一次的宾客会带着与我不同的心情来到这里,留下的不是与我一般的悲哀和自抑。

    心情原来不是随着自己的意愿就可以转移的,千百年前的古人无法理解人的思维而宁愿与天互诉衷肠,徐克的《梁祝》中,中秋月圆,梁山伯望月心有所念,终于弹出了出于内心,发自真情的千古绝响。山伯在那一夜知道了英台的女儿身,成就了日后的双双化蝶的爱情美谈。
    回来的路上,手几乎僵掉。接到朋友的短信,晚上约见面,回到了繁华,生活依然如旧。